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六语文教案

[小六上]高山流水深相知 伯牙绝弦谢知音——特级教师闫学《伯牙绝弦》赏析(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千古绝唱。聆听闫老师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感觉课堂犹如流淌着柔美的音乐,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闫老师对教材有深入和读到的解读,设计独具匠心,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沉浸在“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境界里。她的课如高山流水,曲韵悠长,发人深思,至今还余音袅袅。现撷取两个片段与大家共赏析。
  一、高山流水深相知
  师:什么地方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志在高山——生齐答: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生齐答: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钟子期就好像看到巍峨的泰山。
  师:伯牙志在流水——(生:钟子期就像看到了浩荡的江河。)
  师:伯牙是个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景色呢?
  生:还会有皎皎明月;皑皑白雪;芳草萋萋;大海汹涌……
  师:是呀,还会有这些动人的情景。(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生答: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
  师: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
  师:是真正的知音,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前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的,但他听到的可能只是些恭维的话。
  生:只是在恭维他,说他弹的琴声太好听了,却没弄懂到底好在哪儿。
  师:他需要这样的恭维,表面上的赞美吗?生:不需要。
  生:只有钟子期能明白他的心。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没有人会说——(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当他听到的是毫无意义的赞美时心情会怎样?
  生:失落生:伤心生:忧郁……
  师:他的心里一定会发出呼唤,呼唤什么?
  生:我的知音你在哪儿呀!
  师:后来,他找到了知音,面对子期,他的心情怎样?
  生:激动。生:欢乐。生:心奋。生:高兴。……
  师: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会说什么?
  生:你是我的知音。
  生:知我者,子期也。
  师介绍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师:他们俩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生:不,他们是心灵相通的兄弟。
  生:是人生的知音。
  师:想象知音相聚时那融洽、欢乐的场面,再来感受他们之间的情感。
  学生齐读前四句。个别朗读,评价。
  “妙哉,闫老师所念,学生必得之。”在这样诗意的课堂里学生与老师的心灵是相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一位高明的指挥,又似一名出色的导演,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老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教师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二、伯牙绝弦谢知音
  师:不幸的是,钟子期染病而死,(出示最后一句话)伯牙——
  生齐读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为什么伯牙认为钟子期死就再无知音呢?
  生:再也没有像子期那样赞扬的声音。
  生:又回到过去无人理解的情形,听到的只有恭维的话了。
  师:是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钟子期那样——(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像钟子期那样——(生齐: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乃——(生齐: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他绝的仅仅是琴吗?断绝的是什么?
  生:他断的是他的音乐。
  生:他断的心灵的大门,他把心灵的大门给关闭了。
  生:他把心里话融入琴中,随着琴一同给了子期。……
  师:伯牙断弦的时候,把自己的美好、快乐也断了,他对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留给他的是无边的孤独、寂寞。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指名学生再读句子。
  师介绍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师播放音乐,学生沉浸在失去知音的痛苦之中,之后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还写下了一首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出示: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学生读诗之后,又一次深情朗读课文。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把你最想对伯牙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交流:
  生:伯牙,知音千年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生:伯牙啊,你要坚强地活下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生:我要送伯牙一句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能不识君。……
  师: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知音难觅,每个人都在苦苦寻觅知音,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世界这么大,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觅到知音……要知道幸福在过程,从中见证人生的美好,感受人生的温暖。让我们深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在音乐声中背诵课文。)
  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我的心灵,令我无比的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伯牙绝弦谢知音令人感伤,令人钦佩,可是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件无法理解、不可思议的事。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而且还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知音。之所以能在课堂上打动孩子,是因为闫老师巧用文本,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使他们在课堂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这样的课堂是有着灵动的生命,有深沉的人文内涵的。我想,课堂的精彩源于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闫老师对于语文的满腔热情,源于老师充满魅力的才气,源于闫老师“读书就是生活”的理念。可以肯定,有了这样的文言文启蒙教学,学生是会爱上这些难啃的“文化瑰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