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是指聚精会神地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孩子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课文中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②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他想自己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这句话是帮助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道理的一个关键性语句。
(2)对词语的理解。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喧闹:是喧哗热闹的意思。
训斥:训诫,斥责。
叱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三、教学建议
1这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已经阅读过的童话故事。
2教学时,要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运用已获得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应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如,对比巨人回来前后花园里的情景: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先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话说;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最后通过朗读表现这种情景)又如,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变化: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读后有什么体会,或是有什么发现。
对这篇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学生的体会可能不太一致,会有多种说法,如“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强求一致,也不要盲目拔高。
4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让学生在明白了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自己喜欢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合作演一演;如果对童话的语言感兴趣,可以深入读读有关段落;如果对人物形象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展开人物形象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5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音干扰而读错,要提醒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如:“允”应读yǔn,不要读成rǔn或yǒng;“拆”应读chāi,不要读成chē。另外,“火辣辣”的“辣”在ABB式的短语中发生变调,应读作huǒ lā lā。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大都笔画繁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易错字“添”的右下角是“小丶”而不是“小”,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包含这个部件的字,如“慕”,以加深印象,避免错误。
本课生词较多,要提醒学生在读书时加以注意,将识字与学词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其中一些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仔细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如“纷纷逃窜”,“窜”是“乱跑、逃走”的意思,多有贬义,而在课文中用来描写孩子们的行为,则生动地表现出巨人的可怕训斥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的伤害,反衬出巨人的冷酷无情。又如“任性”“冷酷”,巨人用这两个词语自责,体现了巨人对自己行为的深深的悔恨。
6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搜集、阅读童话的要求,在教学时要落到实处。可以分阶段要求,把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组学习的始终。有条件的话,应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童话;如果条件有限,可以师生共同搜集;必要时,教师可以直接提供一些童话供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小青石》就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资料袋”中介绍了童话的一种分类方法,以及著名的童话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利用这个资料袋,引导学生搜集、阅读童话。《同步阅读》中编选了《格林童话》中的《勇敢的小裁缝》、张天翼的《不动脑筋的故事》和叶圣陶的《祥哥的胡琴》,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计划地阅读。
1课文简说。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是指聚精会神地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孩子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课文中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②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他想自己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这句话是帮助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道理的一个关键性语句。
(2)对词语的理解。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喧闹:是喧哗热闹的意思。
训斥:训诫,斥责。
叱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三、教学建议
1这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已经阅读过的童话故事。
2教学时,要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运用已获得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应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如,对比巨人回来前后花园里的情景: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先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话说;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最后通过朗读表现这种情景)又如,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变化: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读后有什么体会,或是有什么发现。
对这篇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学生的体会可能不太一致,会有多种说法,如“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强求一致,也不要盲目拔高。
4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让学生在明白了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自己喜欢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合作演一演;如果对童话的语言感兴趣,可以深入读读有关段落;如果对人物形象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展开人物形象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5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音干扰而读错,要提醒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如:“允”应读yǔn,不要读成rǔn或yǒng;“拆”应读chāi,不要读成chē。另外,“火辣辣”的“辣”在ABB式的短语中发生变调,应读作huǒ lā lā。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大都笔画繁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易错字“添”的右下角是“小丶”而不是“小”,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包含这个部件的字,如“慕”,以加深印象,避免错误。
本课生词较多,要提醒学生在读书时加以注意,将识字与学词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其中一些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仔细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如“纷纷逃窜”,“窜”是“乱跑、逃走”的意思,多有贬义,而在课文中用来描写孩子们的行为,则生动地表现出巨人的可怕训斥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的伤害,反衬出巨人的冷酷无情。又如“任性”“冷酷”,巨人用这两个词语自责,体现了巨人对自己行为的深深的悔恨。
6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搜集、阅读童话的要求,在教学时要落到实处。可以分阶段要求,把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组学习的始终。有条件的话,应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童话;如果条件有限,可以师生共同搜集;必要时,教师可以直接提供一些童话供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小青石》就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资料袋”中介绍了童话的一种分类方法,以及著名的童话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利用这个资料袋,引导学生搜集、阅读童话。《同步阅读》中编选了《格林童话》中的《勇敢的小裁缝》、张天翼的《不动脑筋的故事》和叶圣陶的《祥哥的胡琴》,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计划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