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理解: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小珊迪穿着破烂的衣衫,为了卖出一盒火柴,为了找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找还零钱,临死前牵挂的是弟弟今后将更加悲惨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
如何引领学生沐浴在这种美好的情感中呢?如何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感悟到真诚善良品质的美好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设计理念:
现代人面临着“情感的暖死亡”,小学生的那份至真至纯的情感也日益变得冷漠,他们很难被感动。“教育的核心是被唤醒。”“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本教案的设计力图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一个世纪前小珊迪的故事中,力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的、多次、多层面的读的语文实践活动,直接与文字接触,使学生产生悲剧美的体验。教师还以自己的激情,让学生融入情境,激起他们同情和感动的火花。
设计特色:
研读两个情感性的大问题,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通过研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善良,触动感动之情。
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渲染情境,铺垫悲伤的感情基调
师:(出示音乐和画面)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和大家回顾一段历史: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一些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不得不以卖火柴甚至乞讨为生。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为了找还4个便士,不幸被马车轧断了双腿。他躺在血迹斑斑的破床上,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需要人照顾的弟弟。他悲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可怜的孩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一张张悲惨的图画的不断浮现,教师在舒缓凄婉的音乐中娓娓叙说,课始就让学生很快走进了课文的情境,感受到了悲伤的基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品读,潜心朗读体验真情
1、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初步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并且感受到小珊迪是这样一个孩子。他很可怜,很善良,很诚实。
2、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激发了你的同情之心?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请自主选择一种心情,按照“划出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你们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来学习。
(这片文章情感很浓,作者表达的就是对小珊迪的深深同情和浓浓敬意,以“同情”和“感动”敲起学生情感的浪花,以这两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避免了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也避免了教师把课文支解成破碎的语言文字。把整篇课文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
4、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随机个别指导
5、全班交流
交流话题一: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激发了你的同情之心?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相信你们都找到了有特别感受的句子吗?在交流的时候,老师想你们按照“朗读感染——说出理由”的顺序发言。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不仅注重说的方法指导,还优化了教学时间。)
预计学生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1) 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听听你的朗读能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同情之心?请你对自己的朗读作个评价好吗?这句为什么激发了你的同情心?具体是从哪个语句知道的?还有谁有更深的体会?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这浓浓的同情吗?
师:是呀,小珊迪挨饿受冻的外貌激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他饥寒交迫,生活贫穷艰难。还有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到小珊迪的可怜辛酸?请你有感情地读出来。
(2)第一次:“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第二次:“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第三次:“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第四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你们评评他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谈谈为什么觉得小珊迪很可怜?什么叫乞求?苦苦地求、可怜地求、像要饭一样地求,要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师:小珊迪的请求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最后甚至是苦苦的哀求。现在我们分角色直接读出对话。你们就是那个穿着破烂衣衫的小珊迪,老师就是先生。请注意读出饿的感觉,读出那种苦苦哀求的情形。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小珊迪的无限可怜,无限辛酸。那课文还有哪些语句让你很同情的?说说你的理由。
(3)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哦,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4)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遭遇车祸无钱住院,还要躺在破床上,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5)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哦,本来就已经是够可怜的了,还被马车撞倒,轧断了双腿,真是太不幸了,雪上又加霜啊!)
交流话题二:课文中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
预计学生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1)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轧断了双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师:请说说你感动的理由。这四个便士对小珊迪来说重要吗?是啊,哪怕一个便士也很重要啊。对先生来说这四个便士重要吗?即便小珊迪不找还零钱,先生知道真相后会责怪他吗?那他轧断了双腿,却还一定要弟弟找还零钱,这种诚实的品质怎能不打动我们的心灵呢?小珊迪平时处处关心、照顾小弟弟,临死前从没有想到自己,而是牵挂弟弟,怜悯弟弟将要过上更加悲惨的生活。这么善良诚实懂事的孩子,你们感动了吗?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份感动和同情齐读这一段。
(引领学生读出有特别感受的语句,而不从朗读的纯技巧上去处理,从而读出自己的理解来,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读出自己的心情来,读出自己对人物想说的话语来。)
三、填写空白,挖掘人物的心灵空间
1、想象说话: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情节没有写出来,那就是当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是怎样吩咐他的弟弟小利比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2、、指名发言并点评
(填补课文的情节空白,挖掘了人物的心灵空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中,学生不知不觉融入了课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体验了角色,感受到了珊迪那善良的情怀和诚实的品质。)
四、精读抒情,升华美好崇高的情感
师充满敬意的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自己横遭车祸,在生命即将离去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找还零钱,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卖火柴的先生作出这样的判断:出示句子:
当我想到孩子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1)把“诚恳”和“信任”突出来,该怎么读?
(2)把“断定”突出来,该怎么读?
(3)把他“不是那种人”土出来该怎么读?
师: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预想学生的答案如下:说谎、欺骗、不讲信用……)
师以一种坚定的、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冷,需要钱买衣服,但他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他很饿,急需要钱买东西吃,但他绝不那种人穷志短的人。他很穷,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让我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但他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怎能不拨动我们感动的心灵呢?让我们怀着敬意再次动情齐读这句。
师:难怪这位先生从开始不买他的火柴到——(出示句子):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教师引读:这句话里有我深深的同情;(学生齐读)
教师引读:这句话里有我浓浓的感动;(学生齐读)
教师引读:这句话里有我重重的承诺;(学生齐读)
(先生激动万分,短短的话语,表达了先生丰富的内心。引领学生对句子的深情朗诵,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更多浪花。让这一份人间至情浓浓的萦绕在学生的心头。)
师充满崇敬和怀念的诉说:有很多的事情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但故事主人翁小珊迪是那样可怜,又是那样的可敬!这样的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让我们带着一种赞美,一份怀念,一份感动齐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小珊迪虽然很可怜,但他有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写好后请自主站起来读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经过了前面体会文本的情感积蓄后,请学生写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让学生和小珊迪直接对话,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师:小珊迪让我们懂得生命诚可贵,诚信价更高的道理。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人生也一定充满欢笑。
五、拓展练笔,真情延伸课外
课上到这里,同学们的心肯定会久久的感动着,就请我们把这份感动带到课外去吧!
(1) 我们永远忘记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请为小珊迪化一张像,永远怀念他。
(2) 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打动了同学们的心,你肯定还有很多的感受,请写下来在日记里和老师交流。
(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并未结束了。小珊迪的故事是永远打动人心的,留给我们的感悟也很多。其中人文情怀的陶冶还应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画像,在日记里与教师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个性化阅读感悟的空间。)
板书设计
[小四下]自主品读,感悟真情(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