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导 体 和 绝 缘 体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培养学生的认真的、求实的精神;科学用电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1.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电池(附电池夹),小电珠(附灯座),导线,铜丝、铁丝、铝丝、碳棒等导电材料,橡胶、塑料、木条、玻璃、布条等绝缘材料。 演示材料--钳子、螺丝刀等电工工具,开关、灯口、闸盒等电器材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用里面的铜丝或铝丝来连接呢?(学生会说铜丝、铝丝能传电,橡胶或塑料不能传电。此时不必纠正"能"和"不能"两种表述方法。)
2.讨论:怎样证明橡胶或塑料不能传电?(学生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方法,最后集中到课本中的方法:把简单电路中的开关去掉,把橡胶或塑料接在这个地方,看小电珠会不会亮。)
3.实验。学生做实验
4.讲述:通过实验证明橡胶或塑料不能传电。严格地说,橡胶或塑料不是绝对不能传电,只是不容易传电。物体容易不容易传电,又叫做容易不容易导电。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实验研究,认识导体、绝缘体 (1)提示:为了弄清我们周围的物体容易不容易导电,可以用刚才检验橡胶的方法进行实验。 (2)分组实验。(除了检验教师准备的材料,学生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材料--铅笔、橡皮、纸、硬币、钥匙、笔帽等,把检验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3)汇报实验结果。 (4)归纳: 铜丝、铁丝、铝丝、碳棒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容易导电,它们是同一类物体,叫做导体。 塑料、橡胶、玻璃、木片等也具有相同的性质--都不容易导电,它们是同一类物体,叫做绝缘体。 (5)提问: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明,什么样的物体是导体?什么样的物体是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6)复述练习:什么是导体、绝缘体? (7)实验:导电的物体,除了我们实验的几种,还有其他的物体。例如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很容易导电,它们也是导体。
2.指导学生分析,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1)出示一些电工工具和电器材料(或挂图、投影片)。 (2)讨论: 这些是什么东西? 在这些工具和电器材料中,哪部分用了导体?哪部分用了绝缘体?为什么这样做? (3)教师小结: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用途。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一般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互相接触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手直接触摸的部分必须用绝缘体,这样人操作时才能安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讲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人是导体,用电时如不注意安全,就可能发生较大电流流过人体使人受伤或死亡的事故。 (2)提问:你们知道在使用各种电器时,怎样才能安全,怎样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3)看课文中的四幅插图。 (4)讨论: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5)教师小结: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电器质量不好,漏电;二是缺少安全用电的知识;三是麻痹大意,违反安全用电的规定。为此,我们要选用质量好的电器,发现电器有漏电现象不应继续使用;要努力学习电的知识和安全用电的要求,不了解的电器不能乱动;必须提高警惕,严格按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去做。
巩固 1.提问: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用实验的方法鉴别:曲别针、塑料尺子、钢笔塑料垫板(可以任意选择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