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死水(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
教具使用:相关录像。
课堂教学设计:
一、 检查上节课作业;
二、 作者及背景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坚强的民主战士,学者和着名的诗人。这首诗作于1925年4月,作者旅美的最后一个年头(1926年回国)。旅美期间,他看到了西方文明丑恶的一面,以及旅美侨胞身受的歧视和屈辱,写下许多极富正义感的诗篇。
三、 总体思路
全诗共五节。作者以充满厌恶之情的诗笔,营造着带有明显象征意义的“死水”形象。
第一节, 诗人的“绝望”为自己对“死水”的情感、态度定了了基调,“清风”一句则是“死水”最本质的表现,“不如”“索性”两句则是在“绝望”之下的具体反映。
第二、三、四节则是“死水”形象的生动塑造。诗人运用奇特的联想想象,调遣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笑声、歌声”等美好的意象描绘“死水”,此时的“死水”就像一个涂满美脂香粉,顾影自怜的衰老丑陋的妓女,使人凭添许多厌恶之情。有人讲,这三节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波清莱尔的“以丑为美”法不错,但认识如果停留在这,则显肤浅。这其中蕴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死水”观照自己,并不觉丑;其二,他人(或称之为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人)观照死水,非不觉丑,反觉其美;其三,才是诗人的观照。正因为前两种观照的存在,诗人的“绝望”之情表现得越充分,“死水”才显得更丑。
第五节,诗人在前四节的基础上,做出这“死水”“断不是美的所在”的判断后,借“不如”“看他”两句把对“死水”的“绝望”之情抒发到了极点。
至于“死水”究竟具体象征了什么,历来其说不一,但它是一个丑恶的,使人感觉不到一丝生气的社会现实,这一点是肯定的,参考作者其他诗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这样一种刻骨的“绝望”,恐怕不是针对他宁可为之“呕出一颗心来”的祖国。
四、 欣赏点提示
① 闻一多先生1926年曾写过一篇叫《诗的格律》的文章,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认为新的格律诗一定要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而他自己还认为《死水》是最满意的一首新格律诗。所谓音乐,即音节;所谓绘画、即词藻;所谓建筑,即诗节的句称和匀式的均齐。请具体来讲一讲这些特点。
要明白诗歌中形象象征了什么,需要了解作家,掌握背景。独立找些关于闻一多和《死水》的材料,来谈一谈。请注意,“死水”的象征意义不是唯一的,你怎能样认识?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认识?
五、《死水》“以丑为美”浅析
读闻一多先生的《死水》,无不惊叹其第二、第三两节对“死水”充满奇妙想象的描绘:这一潭令人作呕的东西,诗人怎么会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世间极易唤起美感的词语来描绘呢?通常以为,这是借鉴了波德莱尔“以丑为美” [注①]的主张和技法。这是就方法论角度的溯源;认为用很美丽的比喻来反衬这绝顶的肮脏,造成让人恶心的反效果,这是浅显目的论角度的探究。这些看法的正误且不论,但仅就其思考的深度而言,怕有些不到位。据此,不避穿凿附会,谈谈我的认识。
诗歌中意象的组合,一方面是直接抒发或是隐含寓寄诗人的情感;另一方面还在于极大程度地调动读者的联想、想象,使它把握诗中之情外各有所悟,各有深悟――这是诗人的责任。我读《死水》二、三节及把它放在整首诗中,乃至社会中来认识,品味,觉得似可从三个方面来展开我们的联想、想象。
其一,这是“死水”自身观照的结果。不论这“死水”象征了什么,可它确实是丑恶至极点事物的化身。那么,世间哪有认为自己丑恶的丑恶存在呢?“死水”眼中的自己似翡翠、比桃花、类罗绮、如云霞、喻绿酒、象珍珠岂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恰是如此,丑性质才毕见,诗人的“死水说”才可信。
其二,这是看不出是“死水”者的观照。世上有许多人只见现象不能见本质,抑或是不愿见本质,常看“死水”为“深碧之闰潭”,对丑恶欣赏、把玩不够,进而美化生出些“比如”又有许多值得奇怪?这样的人多了,丑恶也就成了无救的“死水”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诗人言其“绝望”就是再恰切不过的事情了。
其三,才是诗人的观照,诗人所有的灵思妙想全依心中之情而生,闻一多先生看穿“绝望”“死水”的本象,就要遣动意象把这种丑恶发挥到极致。人最厌恶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示其丑于人,而是不知己丑。以丑为美。正是“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应该承认,如此看法未必闻先生所有,但能引发我们的深层联想和思考不是好事吗?“形象大于思维”也是极正常的事情。
[注①]
波德莱尔与“以丑为美”
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文学批评家,西方资产阶级颓废主义旱期的代表之一。被西方学者称为“当代(他的时代)的第一美学家”。他的理论大致可概括为:不加雕琢、不加装饰非人为是美,自然是非人为的,所以自然是美,非人为的自然是丑恶的,所以丑是美。其实,波氏的“以丑为美”与闻氏的“以丑为美”不论从形式还是内质都是有本质区别的。
七、 作业:1.熟读诗;
2.说说读诗的体会。
拓展资料简集
一、 诗歌阅读鉴赏方法举隅
1. 抒情诗阅读
抒情持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本单元除
臧克家的《老马》外,都属此类。抒情诗阅读,应主要从三方面着眼:
(一) 重朗读。通过朗读去感知诗人感情脉博的跳动,为进一步的理性分析作铺垫。
(二) 重分析事情层次。诗贵含蓄。情感往往不是一览无余,应通过对诗句本身理性的分析把握诗句的深层结构,即诗人的情感层次,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与之产生多角度,多层次共鸣。
(三) 重体会诗中的情理统一。诗情应与诗人的世界观合拍。透过诗情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意识是我们认识评价作品的重要环节。
2. 咏物诗阅读
咏物诗的特点是诗人在所描绘的事物中委婉,隐晦地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有托物言志,托物讽事,托物言理(艾青的《鱼化石》当属此类),托物言
情(臧克家《老马》当属此类)之分,阅读中要注意分辨。
好的咏物诗应该是既有概括性、典型性又描绘精工、生动贴切,既要体现物的个性又要内涵意义丰富。
二、 诗歌朗读法举隅
1.朗读语气标识法
在诗歌朗读中,对叙述介绍,逻辑重音,停腔换气、脉络流转,语气是平静,
是沉郁,是悲凉,是感伤都要认真考虑。为了便于掌握,可以在原文上加一些符号。
如“△是表示全句须由低而高的,▽是表示全句须由高而低的,●是表示句中某一
安或某几安须重读的,这都是高低方面的符号。 是表示句的上半句读音须强的,
是表示句的下半句读音须强的, 是表示句的中央部分读音须强的,这是强弱方
面的符号,-表示须急,――表示须缓,这是缓急方面的符号。此三种符号以外,
还有一个 , 表示这里须摇曳的(《文心》)
2. 古诗词吟诵法
所谓“吟”,即吟唱,指朗读中拖长腔调,突出韵律,有点像唱歌。所谓“诵”,即诵读,一般说来,不像吟唱那样夸张抑扬,但也要讲究腔调节奏,不过此吟唱平板一些。
吟诵时必须注意平仄。一般讲,平声长,上声去声次之,入则要短促。出音即止。顾炎武《音论》说:“其重其疾利为上,为去,为入,其轻其迟则为平。”
“吟诵的时候,对于讲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为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