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会本文把爱国主义的基本思想,蕴藏在壮丽山河风光和灿烂历史文化的知识性、欣赏性之中的特色。
2.学习本文以空间转换为说明顺序介绍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景物的写法。
3.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
1.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美景。
2.欣赏三峡的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第11回的解说词,重点介绍了长江流域中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独特的人文景观。对瞿塘峡的岩壁碑刻、古栈道遗址,巫峡的巫山十二峰、孔明碑、香溪,西陵峡的险滩、黄陵庙等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历史演变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和渲染,使观众在观看电视图像过程中加深了对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二)词语解释:
蕴藏:积存。
高亢kàng:①[声音]高而宏亮。②[地势]高。
栈zhàn道: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架木而成的窄路。
飘逸:飘浮,轻疾高飞。
跌宕dàng:①为人放纵,不拘束。②音调或行文富有顿挫波折。也做跌荡。
烟波浩渺:烟雾笼罩的水面,广阔无边。
遒qiú劲:强劲有力;刚健有力。多指书画的运笔。
旖旎yǐnǐ:柔美的样子。
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高超的见识。
(三)简介《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25集,1983年摄制)及《长江之声》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主办。主创人员陈汉元、戴维宇、乔广礼、魏中涛、赵化勇、张茂西、王时光、李近来等。获本年度优秀节目评选特等奖)
《话说长江》是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电视化的标志,也是文化教育节目大型化、系列化的标志。播出后的良性轰动效果是空前的。1983年12月26日播到第20回,新华社以“中国的《话说长江》热”为题,向国外播发了英文电讯稿,说:“每到星期天的晚上,数百万中国人便坐到电视机前,收看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这套节目从1983年8月7日开播以后,受到广大观众和各方面著名人士的重视。作家冯牧说:“《话说长江》是一部既有比较强烈的知识性、思想性,又有相当艺术性的作品。”他用4句话概括这套节目:“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日新月异的生活变革,振奋人心的爱国热情。”节目总顾问、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同志说:“观众反映之强烈,出乎我们的意料,说明我们对群众的爱国热情估计不足。”
《话说长江》的前期拍摄是中日双方的骨干摄影人员,后期编辑则是一个画面编辑和撰稿创作集体。每一集的编辑和撰稿,都是集体创作的结晶。画面编辑,既充分考虑蒙太奇效果,又照顾解说词和节目主持人的需要。而解说词则是经过编辑—撰稿—编辑—节目主持人,多环节多次反复加工修改。强调文学性,但不强调文字的绝对完整独立,更强调作为节目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而且明确要求解说词摒弃标语口号和居高临下的教训腔调,不要华而不实的形容词,不要冗长难懂的西方造句结构。要求短句式、生活语言、家常话,以增强听觉效果。不要“啊,祖国伟大”之类的空泛抒情,要实实在在的知识、信息,要真真切切的内在感倩。这种集体智慧的唯一目标是提高节目内在的思想性、艺术性。这一努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位观众评论说:“《话说长江》没有一句‘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之类的话,却使人油然产生对祖国、对党的热爱敬仰之倩。”专家组成的评委,集体修改主题歌词,则是这种集体智慧的突出范例。摄影组从4000多份应征来稿中,初选26份,印发给以著名歌词作家乔羽为首的10人评选委员会。专家们在这批较好的来稿中,选中了沈阳军区文工团青年作者胡宏伟的歌词稿,并对原作的若干不足当场集体修改。原作标题为“长江呵,母亲的情怀”。两段24句歌词:
(一)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赞美长江,你是生命的源泉;
我依恋长江,你是母亲的情怀。
(二)
你从历史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太阳奔去,碧波焕发着异彩。
你用圣洁的母爱,滋润花的国土,
你用磅动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赞美长江,你是青春的脉搏;
我依恋长江,你是希望的纽带。
修改稿标题定为“长江之歌”,两段加副歌,共20句:
(一)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二)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浇灌花的国土;
你用磅孩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副歌: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