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上]道士塔(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
  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明确目标: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⒈介绍作者和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⒉介绍敦煌文化。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概括各部分内容,并添加一个恰切的小标题。
  明确:
  第一部分:道士塔中王圆箓敦煌石窟枉守护;
  第二部分:无知道士瞎折腾灿烂文化毁灭中;
  第三部分:只因物多运费高管叫遗产他乡跑;
  第四部分:敦煌专家研究苦忍辱负重保财富;
  四、小结课文每一部分都是上一部分的内在延伸,思想内容逐步深化。王道士出卖敦煌宝物已经是百年前的一个历史事件,是一个既成事实和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在余秋雨的笔下却写得如此生动活络。
  第二教时明确目标:
  ⒈对作者在文中所述情感进行分析;
  ⒉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明确:王道士――愚昧无知贪财(罪人小丑)
  【反语】恨﹤满清官员――腐败无能渎职(民族悲剧)
  【对比】〉痛惜无奈愤怒国外掠夺者――狡猾欺诈野蛮(学者)
  【反语】※结合练习二穿插揣摩句子的含义
  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⑵…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细细刷上…憨厚地笑……达观地放…
  ⑶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⑷这里不用任何外交辞令,只需要几句现编的童话。
  ⑸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痕。
  ⑹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⑺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⒋敦煌文物遭盗毁,余秋雨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挽救的?怎样理解他的举动?
  明确:
  a、低声哀求――“等一等”(想阻止悲剧,但无能为力)
  b、拦车队,大哭一场――“难”(遗产无处安放,无助无奈)⒌偌大的敦煌文物,竟然毁在一个愚昧无知的小小的道士手里,这真是莫大的讽刺莫大的悲哀。作者对于整个历史事件的思考是什么?明确:寄希望于新时代的学者和爱国者。
  ※研究探讨:
  ⑴怎样理解一个日本学者的说明?
  明确:国外掠夺者可以掠夺走敦煌文物,但带不走敦煌文明,它的根在中国。
  ⑵面对日本学者的发言,中国专家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默默地”表达了中国专家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
  ①因为敦煌是中国的;
  ②敦煌的历史在中国专家心中永远是一段难言的心痛,情感是压抑的。㈡归纳写作特色明确:叙议结合三、课文小结作者以沉重的笔调为我国“敦煌研究史”补写了让世人永志不忘的一个章节。
  《道士塔》通过追记敦煌文物的流失,表明了作者对愚昧、麻木的道士、官员的愤怒,对文明的浩劫的惋惜。作者在行文中无论是对比还是反语的运用,都交织着对愚昧无知的痛恨,对文物遗失的愤怒,屈辱与愤懑交织在一起,在喟叹中延续着这不了的情结,呼唤着国人要保护文物,保护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