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项链(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研读人物描写,概括玛蒂尔徳的形象。
  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书写作者“莫泊桑”,问:我们曾学过他的什么作品?或你曾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写得什么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莫泊桑很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莫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投影鲁迅之语)鲁迅曾赞《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关于莫泊桑更详细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有关莫泊桑的“花絮”。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教师板书课题)《项链》。
  二、整体把握,理情节。
  快速读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看作者以项链为线,写了哪些情节?(借——丢——赔——识)
  你最欣赏的情节是哪个?简述理由。要求:一句话作答。
  丢项链——玛蒂尔徳命运的最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玛蒂尔徳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三、重点
  3.找出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玛蒂尔徳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的过程。
  方式:自度和小组讨论结合。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要点:
  借项链前——想得人欢欣、被人羡慕、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得到请柬——懊恼、发愁
  舞会上——陶醉
  舞会后——赶快逃走
  丢项链后——毅然决然打定主意,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如何还债——辞退女仆,迁移住所。刷洗杯盘……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省。
  十年后,还清债务,再遇女友——坦然相对
  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徳。
  ①以课后练习二为依据,请同学展开讨论,要求必须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②教师归纳
  玛蒂尔徳该不该有梦想?该如何看待她的梦想?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从人性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想过的好一些的心理。她参加舞会只是展示美丽,想得到羡慕,并没有损害他人,而且晚会后也并没有依靠男宾,甚至部长去解决困难。至于她那狂乱的虚荣心,是她的缺点,也是人性的弱点。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偿还债务,表现了她在命运面前的坚强、勇敢、果断。再次见到女友,坦然面对,说明他对命运无所抱怨与悲叹,有敢作敢为的自豪。她的美丽可爱表现在她的诚实守信,勤劳坚忍。
  玛蒂尔徳是一个有着人性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任选一题写二三百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说结构艺术,来进一步透视人物的性格。
  2.引导学生领会情节发展偶然中的必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汇报上节课的作业,并请同学做点评,以提高听得效率;教师强调想象的情节一定要忠实于人物性格,符合情节的真实。
  二、欣赏小说结构艺术
  教师学法指导
  这篇小说的构思可谓精巧,在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中。要欣赏小说的结构艺术,应该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看情节安排,看线索贯穿,看铺垫伏笔,看其妙在何处。
  学生自己速读浏览,体会妙之何在?
  小组讨论,优势互补,选派代表发言。
  班级讨论明确。
  要点:①铺垫与伏笔,为情节展开提供了依据。例如,序幕写玛蒂尔徳的梦想,变为下文她为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和借项链作了铺垫。还有借项链时女友的慷慨,丢项链后珠宝店老板的回答,还项链时女友的随意这一系列伏笔使得“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合情合理。②以项链为线贯穿全文,环环相扣。四个有关项链的情节,只有“赔项链”不具偶然性,是玛蒂尔徳对生活的选择,更好的凸显了玛蒂尔徳人性中美的一面。③戏剧性的结尾,项链是假的更耐人寻味。衬托了玛蒂尔徳的单纯善良、诚实守信,也暗示了法国上流社会的虚伪。
  三、总结扩展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环环相扣的情节,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巧遇的必然性,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的结尾,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布置作业
  建议同学课下浏览《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进一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