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上]触龙说赵太后(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触龙说赵太后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词语,积累文言语言材料。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整篇大意,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以培养阅读能力。 
3.进一步了解《战国策》长于写人记事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触龙说赵大后的经过。“训练重点”中所列的文言词语。 

三、学法指津 

(-)研读步骤 

  1.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2.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战国策》中的写人记事的名篇。前面已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 

  3.课前预习要求:借助注释自读课文,初步疏通字句,划出“训练重点”中所列词语,回答文后“练习二”的思考题。 

  4.教学时教师着重介绍当时的背景材料,设计若干问题,理清全文思路,通晓文意,熟读成诵。 

   5.知识的恰当延伸:联系《唐雎不辱使命》和《赵威后问齐使》,通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二)问题探究 

   l.从题目入手,了解本文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交代时代背景。关键是抓住一个“说”字,思考为什么“说”,怎样“说”及“说”的结果。 

   2.阅读课文,分步解疑。 

    l)触龙说赵太后,劝说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研读课文第一段内容。赵太后新用事,国内动荡不定,秦国认为有机可乘,遣兵 “急攻之”,不得已赵国求救于齐。齐虽答应出兵,却提出要“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且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必唾其面! 

    2)矛盾迅速激化,赵国危在旦夕。面对危局,尽管老臣触龙心急如焚,如果像其他大臣那样“强谏”,必遭“唾面”之辱。所以,触龙必须找到一种太后能接受的方式。试想一想,如果你是触龙,你将采取什么方式去劝说盛怒之下的赵大后?触龙又是怎样劝说赵太后的呢?化解矛盾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研读课文2-4段内容。 
     关键是抓住太后溺爱幼子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劝说的目的。 

   3)触龙“说”的结果如何? 
    明确:故事的结局,长安君质于齐。 

3.课文题目为什么用“说”,而不用“谏” 

明确:文中触龙的劝说不同于一般的进谏。纵观全文,故事情节几乎都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要仔细体会触龙运用策略之巧妙和运用语言之精当。文章笔调轻松,人物细节描写生动。 

能力训练 

一、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大臣强谏(qiáng jiàn)  恃辇(sì niǎn)而行 
B.盛(shèng)气而揖(jī)  膏腴(yǔ)之地 
C.填沟壑(hè)  持其踵(zhǒng)为之泣 
D.媪(ǎo)之送燕后  约车百乘(chéng)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赵太后新用事( ) 
2.至而自谢曰( ) 
3.日食饮得无衰乎( ) 
4.乃自强步( ) 
5.窃爱怜之( ) 
6.入而徐趋( ) 
7.以长安君为质( ) 
8.和于身也( ) 

三、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少益耆食 
  最少,不肖 

B.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徐公何能及君也 

C.妇人异甚 
  王之蔽甚矣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老妇必唾其面 

四、下列加横线的词与“赵王之子孙侯者”中的“侯”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B.朝服衣冠  
C.质于齐   
D.其继有在者乎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少益耆食 
B.必勿使反  
C.没死以闻 
D.曾不能疾走  

六、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赵氏求救于齐 
B.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七、翻译下列句子: 

l.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八、简答题: 

l.在触龙看来,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2.简要分析赵太后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九一十三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那?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平?”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那?”(《战国策·齐策》) 

九、“岁亦无恙耶”一句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年成,收成 恙:生病     B.岁:年  恙:灾祸,忧患   C.岁:年成,收成 恙:灾祸,忧患  D.岁:年  恙:生病 

十、对下列四句中“而”“于”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②岂先践而后尊贵者乎 
③赵氏求救于齐 
④甚于妇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③和④不同 

十一、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未发:发出。 
B.使者不说:说话。 
C.臣奉使使威后:使者。 
D.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以……为先,意动用法。 

十二、翻译下列句子:  

1.苟无岁,何以有民? 
2.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