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

[初二上]《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1、掌握本文有条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重点:1、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教具:幻灯机 
  学习过程: 
  一、把握语脉
 
  开展查字典比赛,看谁先读出下边多音字。 
  连翘(qiáo)——翘起(qià)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 
  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ā)——参差(cī) 
  二、学生各自诵读课文。 
  提示: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 
  1、 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幻灯片投影) 
  ①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 
  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 
  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 
  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①(1—3)  ②(4、5)  ③(4—10)  ④(11) 
  2、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条理性来安排说明顺序的。这样安排言之有序,很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有主有次,不能等量齐观。 
  3、 放声朗读课文。 
  二、小结:(略) 
  作业:1、熟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后记: 
  课题:        11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掌握本文有条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重点:1、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教具:幻灯机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复习旧课 
  二、品味语言
 
  1.为什么标题把物候现象称作“大自然的语”?如果改为“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是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发现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大自然中的现象,是与农事安排密切相关的。好像这是大自然传递给人们的信息,在告诉人们,要根据这些现象来安排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所以作者就用大自然的语言来做文章的标题。这样,既贴切、自然、有趣,而且又富于形象生动性和吸引力。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泛味。 
  2。诵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其中“萌”“次第”“渐渐”“簌簌”“载”等词用得准确,生动、试说一说。(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其中,“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2)、“燕子翩然归来”与“燕子归来”有何不同?(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燕子“归来”前面加上“翩然”二字,那燕子飞舞的样子就生动起来了。让人想象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如果只写“燕子归来”就显得平板了。 
  小结:文章第一段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 
  3.齐读第二自然段 
  提问: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4.教师范读第3、7自然段。 
  提问:“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几天”。“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句中的“许多”,“只”,“就”能否去掉,为什么?(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不能。“许多”说数量、有范围,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这样一概而论,不符合实际。“只”字说明相隔较小。 “就”字表示冬天与夏天紧接,表示春季短促。这两个字也不能去掉,如果去掉,说明效果就差些。 
  三、小结:所以,写说明文就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2。背诵第1、2自然段 
  3。从下边词语中任选五个写一段话。 
  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翩然归来   风雨载途    物候观测   差异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