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点
1.体会文中排比句的逐层推进,有杨有抑的写法,富有节奏感
2.“托物言志”的写法,象征与拟人,比喻方法的异同
3.理清结构,领会中心对白杨树的描写和对抗日军民的赞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用提问、板演订正等方式解决问题、明确答案)
1.作者写“普通的白杨树”却是“不平凡”的,“普通”与“不平凡”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词是怎样统一的?
明确:“普通”就是平凡,“不平凡”就是伟大,看似矛盾,但“平凡”又常常包含着“伟大”,即伟大寓于平凡之中。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当然极“普通”,但是它不仅外形美而且内在也美,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统一起来了。
2.第七段的四个反问句,句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明确:四个反问句,同中有异,用词有变化,意思是由外而内逐层加深。如第①句让人由树引起联想;第②句让人由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第③句由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第④句由树的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的意志。
3.学生齐读第七段,加深体会
二.教学课文
1.讲述
《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文园地的一篇力作,不仅思想博大精神深,而且结构严谨完美,从这篇布局上看,它严收谨拢,线索明确。“不平凡”三字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线索。起笔点出“不平凡”,赞美之情就破空而来。
2.提问:开头点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却不写白杨树,而写高原的景象,这是什么?
明确:文章从“扑入”入手,由“所见”“所感”展开,写高原的景象,意在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这环境如此“雄壮”那么生长在此的白杨树也定是不平凡的,这就对“白杨树”作了很好的衬托。所以写高原景象是紧紧围绕着白杨树来进行的。
3.学生齐读第二段,加深体会
4.提问:写了环境的不平凡,接下来怎样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写了什么?怎样写?(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明确:先写折杨树的外部形态不平凡,由上至下,由平视到仰视,从干、枝、叶、皮部分到整体的形态“参天耸立”(板书)
5.思考:接下来写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内在气质“神”是礼赞白杨树的根本处。作者在议论的抒情中,写出了白杨树的形象意义。在写形时,先拿出“伟丈夫”和“好女子”比照,再用排比反问句突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板书)。
讲述:最后作者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并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和开头呼应。
6.提问:此外,作者还写了顽固派的态度,写了楠木的“贵族化“起什么作用?
明确:写顽固派赞颂楠木,是将白杨树和楠木的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鄙弃,是换个角度继续赞美白杨树,反衬托它的“不平凡”。(板书)全方通过对折杨树的礼赞,对它不平凡和描写突出了中心“对抗日军民的赞美和崇敬。
7.全班齐读全文,加深体会理解,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1.本文写法的杨有抑,富有节奏感。
2.本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上,这种方法也叫做“象征的写法”。
3.象征方法与拟人、比喻的异同。
(一)、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则就语言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二)、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得生动,形象。
(三)、象征与比喻中的借喻的相同点是都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的描写,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做描绘或刻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一.开头:首句标目——“不平凡”点明“礼赞”原因。
二.主体:描写“白杨树”形象
(一)、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高原“景美”:辽阔坦荡、黄绿主宰、气象雄伟(衬托、铺垫)
(二)、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不平凡”——白杨“形美”
干:笔直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力争上进,
枝:紧紧靠拢对抗西北风(从部分到整体)
叶:片片向上
皮:光滑淡青色,有银色晕圈(由上至下分写)
(三)、白杨树内在气质“不平凡”——白杨“神美”: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争上游。
三.结尾: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高声赞美(呼应开头)
[初二上]白杨赞礼(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