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

[初二下]《我的母亲》教案4(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曾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四岁时便读父亲所作的诗。五、六岁上私塾,学习古文。大概在十一岁时,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
  关于本文:
  本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中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了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管理和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现出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一、词语积累(给加红的字注音并解释)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翳( yì ):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龌龊(wò chuò):不干净,脏。比喻人品质恶劣;或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
  下流:这里指卑鄙、不道德的意思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轻薄:言语举动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二、分析课文,然后思考:
  1、 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1)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5)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1)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
  2) 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
  3) 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4) 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三、课外探索。
  1、母亲往往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产生重要影响?同学们,你们的母亲,哪一点给你们的印象最深?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事情,把它们写一写。

《我的第一本书》学习要点 

  你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随着记忆,与作者一同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书”对我们共同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掌握下面的词语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马鬃(zōng) 搀和(chān) 调教(tiáo)
  2、 注意下面字词的书写。
  幽默  梦幻  红薯  稀奇  奥秘  苦楚  崇敬  欣慰
  3、 成语积累
  翻来覆去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课文内容分析。
  1、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前几天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
  2、“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它还有什么其它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4、“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5、 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6、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现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思考问题:文中有哪三个人物最让人难忘?自选其中之一,虚构一篇小故事。
  提示:二黄毛、乔元贞、老师"弄不成"。注意理解文中对这三个人物的描述。
  四、牛汉创作过很多的诗歌,请同学们阅读牛汉的《悼念一棵枫树》,体会一下牛汉诗的特点。
  悼念一棵枫树
  我想写几页小诗,把你最后
  的绿叶保留下几片来
  ——摘自日记
  湖边山丘上
  那棵最高大的枫树
  被伐倒了……
  在秋天的一个早晨
  几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
  都听到了,感觉到了
  枫树倒下的声响
  家家的门窗和屋瓦
  每棵树,每根草
  每一朵野花
  树上的鸟,花上的蜂
  湖边停泊的小船
  都颤颤地哆嗦起来……
  是由于悲哀吗?
  这一天
  整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上
  飘着浓郁的清香
  清香
  落在人的心灵上
  比秋雨还要阴冷
  想不到
  一棵枫树
  表皮灰暗而粗犷
  发着苦涩气息
  但它的生命内部
  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芬芳
  使人悲伤
  枫树直挺挺的
  躺在草丛和荆棘上
  那么庞大,那么青翠
  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
  还要雄伟和美丽
  伐倒三天之后
  枝叶还在微风中
  簌簌地摇动
  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水
  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
  向大自然告别
  哦,湖边的白鹤
  哦,远方来的老鹰
  还朝着枫树这里飞翔呢
  枫树
  被解成宽阔的木板
  一圈圈年轮
  涌出了一圈圈的
  凝固的泪珠
  泪珠
  也发着芬芳
  不是泪珠吧
  它是枫树的生命
  还没有死亡的血球
  村边的山丘
  缩小了许多
  仿佛低下了头颅
  伐倒了
  一棵枫树
  伐倒了
  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