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三语文教案

[小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前言:
  前不久,本人参加了岳塘区首届青年教师“创新杯”教学比赛,所上的《枫桥夜泊》一课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浓浓的愁绪。如何让学生在领略那“千古一愁”的同时,更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教学中,我作了许多努力。现将本课的教学设计、说课和课堂实录“原生态”地呈现如下,还请专家和同仁指正。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古诗三首》(之一)──《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对诗中“愁绪”的理解和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2.读诗题,理解诗题。
  3.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1.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2.介绍作者,补充资料,理解诗人人生求索之愁、忧国忧民之愁。
  3.诗人的愁绪,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从哪些景物中,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5.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四、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1.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2.欣赏网上的一篇散文《枫桥寻梦》,再次体会诗文意境,感受古诗魅力。
  3.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