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三语文教案

[小三上]基础训练(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基础训练 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表,熟记字母表中的字母顺序,提高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的速度。

2.分辨形近字,防止写错别字。

3.区别近义词。

4.把句子写具体,体会句子附加成分的作用。

5.认识冒号、引号,并学会使用。

6.在合情合理的想象下,把故事续说具体。

7.借助字典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并能准确解释词语,懂短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选出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拼音字母。

2.形近字组词。

3.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4.掌握续说故事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汉语拼音、字、词、句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形近字组词。

(三)冒号、引号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汉语拼音训练。

1.训练目的:掌握汉语拼音顺序,便于准确、快速地利用音序查字法。

2.训练步骤。

(1)先让学生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以达到熟记,从而提高运用音序查字法的速度。

(2)让学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

题中有三组字母,三组字母都是相同的,但排列顺序不同,加之不是字母的全部,所以判断有一定难度。

(3)让学生认真阅读三组字母,仔细判断。要求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4)老师指定同学回答,集体订正。

第三行字母排列是正确的,把答案填在书上。

(5)把正确答案集体读三遍,以达到熟练、巩固的目的。

(二)形近字组词。

1.训练目的。

巩固学生所学字词,防止写错别字。

2.训练步骤。

(1)读一读:找两个同学把两组字读出来。

(2)比一比:让学生比较一下每对字有什么区别。

(3)写一写:让学生各自填写在书上。

(4)对一对:老师出示写好题的黑板,让学生填出正确答案,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区分的。

知(知识)    交(外交)    分(分数)    相(照相)

智(智慧)    胶(胶卷)    吩(吩咐)    像(好像)

题(问题)    玻(玻璃)    夜(夜晚)    建(建设)

提(提高)    波(波浪)    液(输液)    健(健康)

(5)总结规律: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区别形近字的规律。形近字有的是一个独体字和一个加上形旁的字(知、智);有的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一对字(交、胶)、(分、吩)、(夜、液)、(建、健);有的只是同音(相、像)、(玻、波)、(题、提)。

(三)辨析近义词。

1.训练目的。

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丰富词汇。

2.训练步骤。

(1)让学生读词并能说出每个词的意思,便于找准意思相近的词语。

(2)让学生各自填写,然后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集体订正。参照答案如下:

首先(首要)(第一)     勤劳(勤奋)(勤快)

珍惜(爱惜)(珍爱)     突然(忽然)(猛然)

赶紧(赶快)(赶忙)     肯定(一定)

(4)老师对学生提出似是而非的答案要加以纠正。如:“首先”的近义词不是“首领”、“先前”;“勤劳”不是“辛苦”、“辛勤”等。

(5)老师对学生讲出的从口语交谈或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正确词语,要加以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比较句子的练习。

1.训练目的。

体会句子附加成分的作用,悟出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2.训练步骤。

(1)让学生自己轻声把每组中的两句话读一读,比一比。

(2)4在读比以后回答第 2句比第1句多了哪些词语,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阳光洒满山村。

(温暖的)阳光洒满山村。

第2句告诉我们当时的阳光是怎样的,比第1句更具体了。

②三个女同学看着,等着,心里祝愿着。

三个女同学(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

第二组的第2句,把怎样“看着”、“等着”,怎么“祝愿着”说得比较具体。不是一般的看,而是目光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发自内心的诚恳的祝愿。使我们不仅知道了三个女同学在做什么,还使我们了解了他们做这些事时的思想感情。

③她们把鸡蛋放在地上。

她们把(一篮子)鸡蛋,(轻轻地)放在地上。

第三组的第2句,把鸡蛋的数量写清楚了,把怎样放的动作写具体了,表现了全体同学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3)归纳总结。

每组的第2句话写得好,写得生动、具体、形象。要把句子写好,让人读了对你说的意思了解得更清楚,就要把事物和人物是什么样的,人物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讲清楚。

(五)标点符号。

1.训练目的。

认识冒号、引号,学会使用。

2.训练步骤。

(1)认识冒号、引号。指导正确书写。

:“      。”

(2)读题中的三句话,想想什么时候用冒号、引号。

引号内是引用别人讲的话,不能有改变,必须是原话。

(3)提醒注意事项。

①冒号和引号要配套使用。

②引号分前后两部分,不可丢了后半个。

(4)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几句话,用上冒号、引号。复习巩固冒号、引号的用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进行说话、阅读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在合情合理的想象下,把故事续说具体。

(二)借助字典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并准确解释词语,读懂短文。

三、教学过程

(一)说话。续说故事训练。

1.训练目的。

听说训练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是续说故事的训练,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训练步骤。

(1)指名让学生朗读“小摄影师”全文,掌握全文内容,便于更好地续说故事。

(2)重读结尾部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做到续说部分与上文融汇贯通。

故事的结尾写了高尔基仍惦记着小男孩“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3)让学生依据文章结尾,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展开想象。为了启发学生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可提出问题。“小男孩会再回来吗?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让他们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根据。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理由有二:①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然会回来;②是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4)编写提纲续说故事。

①小男孩拿着胶卷回来了。

a.何时来的。b.进屋时的样子。c.与高尔基的对话。

②开始给高尔基拍照。

a.怎样拍的(当时的动作、表情)。

b.拍后的情景(小男孩的表情、与高尔基对话)。

c.把照片贴在墙报上。

当小男孩把照片贴在墙报上的神态及大家是如何称赞的。

(5)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口述,每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各组选出优秀者在全班续说,并让同学评论他们续说好在哪里。

(二)阅读训练。

1.训练目的。

阅读短文应以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为主。借助字典读懂短文的内容。

教学时,用前面的提示来指导阅读短文。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前面的提示,弄清楚提的要求和提示的方法,然后再阅读短文。

(1)学习字、词。

阅读课文,运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次阅读课要求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主要是音序法)理解词语。通过查字典查出带点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词。

①篆:音(zhu4n);形(上下结构,⺮字头);义(篆字,古代的一种字体,有大篆,有小篆);组词(篆刻——用篆体字刻印章)。

②继:音(j@);形(左右结构,纟旁);义(连续,接着);组词(夜以继日——白天黑夜连着)。

③复:音(f));形(上中下结构,夂底);义(重复,再);组词(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

当然不局限这几个词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从文章中找出字如琢、致、游、统等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

(2)阅读短文。

在阅读前老师应加以指导。短文记叙了齐白石年轻时是怎样学习篆刻的。全文有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老篆刻家对齐白石的教诲(一担石头;刻了磨,磨了刻;变成泥浆);第2自然段讲齐白石刻苦顽强、专心致志地学习篆刻(夜以继日;对照、琢磨;磨起了泡,仍刻个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统统“化石为浆”)。

(3)回答问题。

在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回答“齐白石是怎样学习篆刻的”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怎样求教的(虚心向篆刻家求教);一是怎样练习的(夜以继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怎样练习的可以概括为三点①勤于动脑;②不怕吃苦;③持之以恒。

(4)读短文。

通过齐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掌握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齐白石学习,更加勤奋刻苦学习。

  

作文指导1

  

教学目标

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能在观察基础上写出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看图写话的具体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联系本组两篇看图学文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在看图学文中学到的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图画,并根据两个人物的关系,展开合理想象,先说话,再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看图写话的方法,并能写出一段完整、通顺的话。

三、教学过程

(一)训练目的。

通过看图写话训练,既要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训练步骤。

1.看图写话的方法。

做这类练习老师告诉学生不要急于写话。要先了解题意,认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说话,最后再写出一段话。

2.观察图画。

在做看图写话练习时学生易出现观察无序,观察不仔细等问题。教师要加强观察指导,教给他们观察图画的方法。观察图画的方法要根据画面的特点,或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或从主画面到次画面,或从次画面到主画面等。本图《悄悄话》可采用从主画面到次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在学习看图学文中学到的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认真、仔细地观察《悄悄话》的画面,了解人物之间的联系,以便对人物的行动、思想有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①图上有谁?(老爷爷、小女孩);②他们在干什么?(老爷爷坐在院子里编筐,小女孩放学刚回家);③小女孩手里拿着什么?(通知书);④小女孩在对爷爷说些什么悄悄话?(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女孩和老爷爷的表情、动作、神态,然后展开想象)。

3.看图说话。

在学生仔细观察、了解画面内容及弄清两个人物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依据前面所提问题选择说话的材料。告诉学生你怎么看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先分组练习,在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力求做到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

4.看图写话。

指导写话。一是要打消畏难情绪,怎么观察的,就怎么说,怎么写;二是要把内容写具体;三是要做到句与句连得起来,语句通顺。让学生把自己刚才看图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力争做到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用词准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范文举例】



悄悄话


一天放学后,小林背着书包回到家里,手里拿着记分册,一下子奔到爷爷身边,贴着爷爷的耳朵,悄悄地说:“爷爷,今天老师发记分册了。语文、数学考试我都得了100分。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爷爷,您高兴吗?”爷爷侧耳听着孙女的悄悄话,不觉停下了手中的活儿,高兴得眯起了双眼。一群小鸡也在旁边快活地叽叽地叫个不停,好像在祝贺小林取得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