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三语文教案

[小三上]基础训练(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基础训练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熟练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准确填出反义词。

3.准确分辨近义词,并能选词语填空。

4.认识比喻句,能从所学课文中找出比喻句。

5.掌握听写句子的方法,能准确地听写一段话。

6.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短文,不仅能读通短文,而且能读懂,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熟练掌握音序查字法。

2.准确写出反义词。

3.选准近义词填空。

4.认识比喻句。

5.听写句子,着重进行听写能力的训练。

6.通过阅读短文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汉语拼音、字、词、句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熟练掌握音序查字法。

(二)准确写出反义词。

(三)选词填空。

(四)认识比喻句。

三、教学过程

(一)查字典训练。

1.训练目的。

复习音序查字法。要求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查字速度。

2.训练步骤。

(1)背字母表。

轻读或齐读背字母表,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按顺序背出字母表。

(2)找字音中第一个字母。

让同学把要查的字准确地读出来,并说出读音中的第一个字母。

邀(Y)     牲(S)     仿(F)

赤(C)     更(G)    锐(R)

(3)查字典。

让学生根据字音查出每个字的页数,在学生查字典的过程中进行速度比赛,选出前三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查字典的速度。

(二)反义词训练。

1.训练目的。

通过反义词的训练使学生理解词义和积累词汇。

2.训练步骤。

(1)理解反义词。

表示相反意思的两个词互称反义词。

(2)读词语。

让学生把六个词读一遍。

(3)查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每个词的意思,这样既复习了查字典的方法,又掌握了每个词的意思。

(4)填反义词。

在学生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自己在书上填出反义词。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5)集体订正。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正确答案,并对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填写不当的词及时进行纠正。

参考答案:

同意(反对)   微小(庞大)   仔细(粗心)

轻松(沉重)   温暖(寒冷)   喜欢(讨厌)

(三)选词填空训练。

1.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使用词语。

2.训练步骤。

(1)理解词义。

老师把三个词给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词义,选出恰当的词填上。“高兴”、“愉快”、“快活”都有心情舒畅,愉快的意思,但词义的轻重不同。“快活”程度最重,“高兴”次之,“愉快”最轻。

(2)读句子。

让学生默读句子,弄懂三句话的意思,比较他们所表达的意思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3)选词填空。

让学生根据比较把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中。正确答案是第1句,选择“愉快”;第2句选择“高兴”;第3句选择“快活”。

(四)比喻句训练。

1.训练目的。

这项训练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比喻句,并注意学会积累。

2.训练步骤。

(1)认识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用人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打比方去生动、形象、具体地认识事物的方法。一般格式是“……像……”

(2)找出比喻句。

从学过的两组课文中找出“……像……”的句子。①“孩子们像林中的小鸟似的,张开双臂投入宋奶奶的怀抱。”②“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③“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还有第43页;第44页。

(2)读比喻句。

让学生把找出来的比喻句反复阅读,找准句子中用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打比方的方法。这几句用“小鸟”、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

(3)提醒学生注意正确判断比喻句。有些句子并不是比喻句,如:“我好像看见过他”;“正像人们说的那样。”就不是比喻句,不要认为有“好像”、“像”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行听写句子的训练。

(二)阅读短文,不仅能读通,而且能读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听写句子培养学生听写句子的能力。

(二)通过阅读课的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

1.训练目的。

教会学生掌握听写一段话的方法,使他们具备听写的能力。

2.训练步骤。

(1)听。

第一遍以正常速度朗读,学生只听不写,先从整体上了解这段话的意思。(这段话说的是什么?一共有几句?)

(2)写。

教师以记录速度朗读,标点也念出来,学生边听边写。要一句一句地听,一句一句地写,不要听一个字写一个字。

(3)检查。

教师用正常的速度朗读,学生边听边检查。

(二)阅读。

1.训练目的。

(1)复习巩固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2)通过查字典,联系句子或上下文理解词语。

2.训练步骤。

(1)读提示。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读短文前边的一段话,使学生了解题目的要求。

(2)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阅读短文,根据提示把有关句子画下来,体会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回答问题。

①联系下文,说说“鲜艳”的意思。“鲜艳”在短文中有特定的意思。联系下文,秋天,已经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各种颜色非常鲜亮、艳丽。如苹果是红红的,甜梨是金黄的,柿子是挂着白霜的等。由此可以体会“鲜艳”一词是形容颜色十分鲜亮、美丽、好看。

②联系上文,说说“丰收的果实”有哪些。上文中丰收的果实指苹果、甜梨、柿子等水果。

③读后知道了什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把丰收的喜悦带给人间。 

作文指导2

一、教学目标

按照先写再写的顺序,把《一次家务劳动》表达清楚,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句式要连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说话、写话的练习,一定要在说的训练上下功夫。

三、教学过程

(一)训练目的。

说话、写话的练习安排说、写一次家务劳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指导说上下功夫。待说的比较符合要求后,再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

(二)训练步骤。

1.指导审题。

指定同学把“说话·作文”下面的一段话读出来,让学生明确作文范围。本次作文是说、写一次家务劳动,内容一定要是家务劳动,而且是一次完成全过程。老师板书作文题目。

题目:一次家务劳动

2.提出要求。

(1)说话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参加的一次家务劳动经过说清楚,用词准确,把句子说完整,说连贯。

(2)待说话比较符合要求后,再让学生把说的一段话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3)指导说、写。

①选材。

让学生选自己亲自参加,体会最深的一次家务劳动。为完成好这次“说话·作文”的训练,老师提前布置同学选择一项家务劳动,如洗手帕、打扫房间卫生、买粮买菜、洗菜做饭等。在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运用有顺序的、有重点的记事方法。

②说话。

在学生选好材并亲自参加劳动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告诉学生你怎样做的就怎么说。老师可采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A.具体参加哪一项家务劳动。B.做哪些准备工作。C.劳动分几步进行。D.每步做什么。E.具体怎么做的。围绕这一次劳动按一定顺序,把全过程说出来。训练学生说话时,要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把话说完整。可以先个人说,再分组说。总之一定要在说字上下功夫。

③写话。

在学生个人、小组、集体反复练说的基础上,说得比较符合要求后,再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做到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范文举例】 



洗手帕


星期日上午写完作业,我把脸盆、肥皂、小椅子放好准备洗手帕。我首先把小手帕放在盆里,从暖壶里倒出一些滚烫的开水,把手帕烫一烫。这时,一团团的水蒸气从盆里冒出来。我又往盆里倒了些凉水,盆里边的手帕浮起来了,手帕上的小熊猫好像在水里游泳。然后我把手帕捞起来,擦上一些肥皂,就轻轻地搓起来,白色的肥皂泡沫越来越多,手背上都沾满了。于是我把手帕放到盆里涮涮,清水立刻变浑了。我把手帕打开,捏着两个角看看,果然干净了。我又换了一盆清水,把手帕涮涮,拧了拧,我再打开手帕时,手帕可真干净,熊猫的身子更白了,眼圈和耳朵更黑了,好像冲我微笑。最后我把手帕晾在铁丝上。今天我真高兴,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