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2、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
(4)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准备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座一起读,可以离开座位找朋友读。)
三、由表及里,读透课文。
1、检查交流。
2、教师简介白求恩。(投影)
3、什么情况下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4、“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多读几遍。
5、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6、(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1)讨论并交流:白求恩两次答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哪句话最使人感动?为什么?
7、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8、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9、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争论: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
10、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11、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像,读活课文。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2、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略)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教学意图: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来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首先,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通过这些质疑,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接着,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2、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
(4)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准备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座一起读,可以离开座位找朋友读。)
三、由表及里,读透课文。
1、检查交流。
2、教师简介白求恩。(投影)
3、什么情况下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4、“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多读几遍。
5、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6、(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1)讨论并交流:白求恩两次答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哪句话最使人感动?为什么?
7、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8、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9、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争论: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
10、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11、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像,读活课文。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2、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略)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教学意图: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来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首先,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通过这些质疑,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接着,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