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
感悟诗之美 品读诗之韵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绝句》
西大街小学 张鸿清
教学目标:
1 会认课后双横线里的六个生字“鹂、翠、鹭、含、临、泊。”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并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在教学中,我借助画面、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感知古诗的诗意,并在听、说、读、演、悟中声情并茂地吟诵诗文,感悟诗境,读出韵律。
课堂描述:
一 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师: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描写春天的古诗,谁能背一首给同学们听听?
(全班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教师指名三个学生背诵。)
师:这几位同学背得真不错,不仅流利,而且有感情。听着他们的诵读,我仿佛看见了嫩绿的柳条,粉红的桃花;听到了燕子的呢喃,闻到了花草的清香。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诗,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绝句 唐 杜甫)
生:老师,我们学过杜甫的《绝句》了,怎么又学呢?
师:问的好。我们上学期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描写的也是春天的美景,我们将要通过学习来比较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二 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先把每个字读准,再把诗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根据情况做个别指导。)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很会学习,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做上记号,这样就把生字记得更牢了。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请四人小组的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小组的同学一起读一读。读完后,把全诗也读读。
(学生在小组内读生字、古诗。)
师:好,现在我们来检查自读情况。哪个小组先来?(指一个小组站起来)你们想怎样读?
生:我们开火车读。
(四人小组开火车读生字,重点指导“鹂、翠、临”,再请两个小组学生读,一组学生选择抢读,一字学生选择齐读。教师做适当评价。)
师:生字都读得不错,你们的诗读的怎样?谁能把古诗大声地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还要评价别人读得怎样。
(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古诗。)
生:我觉得林芳琪把字音读得很准,声音也很响亮,但是她一字一字地读,不是很流利。
师:不错,吴志鸣听得很认真,他不仅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还指出了不足。谁再来试一试?
(又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古诗。)
师:陈涵读好吗?
生:他读得又正确又流利,而且还很响亮,我觉得他读得很好。
师:他读得好,你评价得也很好。还有谁想读?
(全班学生的手几乎都举起来了。)
师:这么多人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吧。
(学生齐读)
三 感悟诗境,读出韵律
师: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诗人杜甫正在草堂读书,忽然,他听到-——
生:(齐声)黄鹂的叫声。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两只黄鹂鸣翠柳。
师:有谁能为大家介绍黄鹂鸟吗?
生1:黄鹂是黄色的,个子很小。
生2:黄鹂的叫声很好听,像唱歌一样。
生3:我知道黄鹂还叫黄莺,它最会唱歌了。
师:你们想和黄鹂一起唱歌吗?
(教室里响起各种模仿鸟叫的“歌声”)
师:你们这群小黄鹂唱得真动听。再来看看,黄鹂在哪儿唱歌?
生:在柳枝上,“鸣翠柳”。
师:翠柳,是怎样的柳树?
生1:是很绿很绿的。
生2:是碧绿碧绿的,很美丽。
师:(出示课件,屏幕出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蹦跳,配着婉转的啼鸣。)你们看,翠绿的树,黄色的鸟,悦耳的歌声,这一切,在诗人的眼中是多么美好!试一试把它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行诗句。教师指名读。)
师:我听了刘聪的朗读,似乎真的看到了美景,听到了歌声。还有谁想读?
(再指名读。在评议中,不断肯定、鼓励学生,齐读。)
师:杜甫正看得入神,一道白光从眼前掠过,原来是——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白鹭,是什么鸟?
生1:白鹭是一种水鸟,喜欢吃鱼。
生2:白鹭的个子大一些,像鹤,翅膀也很大,飞起来很美,很优雅。。
师:优雅这个词用得好。那谁来学学白鹭,展开洁白的翅膀,优雅地飞上蓝天?
(学生站起来举手,教师点出六名学生上讲台。)
师:我们一起读,让这群白鹭飞向青天吧。
(师生齐读“一行白鹭上青天”,六名学生挤成一堆,向前“飞”)
师 :这是一行白鹭吗?想想应该怎样飞?怎样做,动作才优雅?
(这次,学生排成一行,双臂展开,徐徐“飞翔”,边飞边读。)
师:好,请飞回自己的位子上。(点击课件,画面出现展翅高飞的白鹭。)他们飞得好,你们读的也好。我们把一、二行诗句连起来读一读。(点击课件,出现两行诗句。齐读。)
师:读到这里,你们发现这首诗和去年学的诗有什么不同吗?
生:去年学的诗每行是五个字,这首诗每行是七个字。
师:对,去年学的诗是五言绝句,这首是七言绝句。读的时候,在节奏上有什么不同?你们试着读一读,还可以用笔做上记号。
(学生边读边想,有的在书上做记号,有的在小声讨论。)
生:我觉得七言绝句是两两三的节奏。应该这样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真没想到,李德威既会观察,又会思考,还很会读书。那我再提一个问题:上次学绝句时我讲过对偶,如“泥”对“沙、“燕子”对“鸳鸯”,在这句诗中,你们能找到对偶的词吗?
生1:有“黄鹂”对“白鹭”。
生2:“两只”对“一行”。
生3:“翠柳”对“青天”。
生4:还有“鸣”对“上”。
师:是啊,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对仗工整,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画面。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两行诗吧。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越读越有韵味了。)
师:诗人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中,索性放下书,走到窗边,大家继续读后两行,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画面,学生看图,并自由读诗句。)
生:他看到了西边山上的雪。
生:还看见了门前的船。
生:我知道船是东吴来的。
师:那你们知道“千秋”指什么?东吴在哪儿吗?
(没有学生回答)
师:千秋指时间很长,而东吴在现在的江苏一带,离四川是“万里”远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的景色就像镶嵌在窗户里的一幅画。诗人的心情是那么愉快。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的快乐吧。
(学生齐读,指名读,比赛读。)
四 吟诵古诗,积累语言
(点击课件,教室里回响着优美的古筝曲。)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我们随着乐曲齐声诵读全诗吧。
(配乐齐读全诗,指名诵读,小组诵读,最后一起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绝 句
唐 杜甫
黄鹂 翠柳
千秋雪 万里船
课后反思: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强调读书的过程,强调学生的情感参与。鄂教版“古诗诵读”采用诗配画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又不增加篇幅。在教学要求上摒弃了繁琐的讲解,重在学生感悟。教学方法重在凭画入境,熟读成诵。
(一) 借助图画,再现美的情境
本课教学中,我借助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古筝曲,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使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在脑海中动起来。黄鹂的婉转啼唱,翩翩飞舞的白鹭,千年的积雪,万里而来的船只,都为学生留下了自由想象和创造的掌柜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
(二) 诵读古诗,感悟美的旋律
本诗短小精悍,词句优美,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如何让学生感悟诗的韵律美呢?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不同的节奏,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体会诗句的工整对仗,并在朗读、吟诵中加深体味。在诵读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尊重和珍惜学生的自读体验,培养出良好的语感。
[小二上]绝句 教案(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