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习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国情,对青年学生来说,就要学习中国的历史。从哲学上说,其根本依据是( )
A.把客观实际看做是一个过程,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B.历史是现实国情的根基
C.历史往往会被重演再现
D.历史是后继事件的生长点
2、做任何事情,要使自己的认识正确,少犯或不犯大的错误,应采取“不推上,不惟书,只惟实”的态度。这种态度符合(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以某个领导的命令为依据
④以本地区的经济利益为依据
⑤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4、做任何工作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当地实际,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线,也不是一个面,而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这说明( )
①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②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的 ③从实际出发只是理论上的,实际工作中很难办到 ④只以个别事实为出发点作判断、去行动,不是真正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其共同特点是( )
A.没有真正认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B.不了解中国社会当时的客观实际
C.不了解世界局势的变化
D.主观与客观相分离
答案:
1、A 2、A 3、A 4、D 5、D
辨析题
1、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部门本地区的具体利益出发。
3、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根本出发点。
4、重视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答案:
1、①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社会的实际,并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②“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要着眼不同之处的实际,从具有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是从空间、从物质的具体形态看)
③“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统一”是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主观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才能准确地符合实际。
2、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客观事实的整体性、全面性、变动性。
②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考虑到本部门、本地区的情况,但如果只看到本部门的情况而忽视了全局性的指导方针和意义,那是不可取的,是错误的。
③在全局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同时,又必须看到本部门、本地区的整体利益,而不能只看到某些方面,如物质利益。
3、(1)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正确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只有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出发点,才能正确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3)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以中国的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两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题目观点错误。
4、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或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追求物质利益,如果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不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精神文明力量的作用,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正是辩证唯物主义。
上述观点没搞清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因而是错误的。
简答题
1、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有人说:“不信鬼,不信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下列内容主要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关于如何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关专家提出了三条脱贫路子。其一,对于那些自然条件尚可、有一定资源优势但未充分利用,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贫困地区,应采取就地开发为主的脱贫途径。其二,对于那些自然条件恶劣,人口超载严重,生产潜力有限,缺乏再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走异地扶贫与劳动力输出结合的路子。其三,对于那些资源极度匾乏,基本生存条件得不到保障的地区,扶贫途径之一是开发式移民。
有关专家为什么要提出三条脱贫路子?
5、某地靠近城市,农民又有长期种菜经验,前几年农民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响应上级号召,改种菜为种粮,结果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城市居民的副食供应也受到影响。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这一原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现行路线和政策都是从这一实际出发制定的。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又不超越初级阶段的实际,因而是完全正确的政策。
(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统一的认识和准确把握,也就准确地把握了党制定基本路线及政策的依据。这样才能澄清种种疑惑,排除“左”“右”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辩证唯物主义者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承认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相信鬼神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但不信鬼神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主观唯心主义者(如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者)也不信鬼神。
(3)辩证唯物主义者不仅能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而且能看到“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3、所含哲理有: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地认识自己;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要客观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知与不知是相互转化的,等等。
4、①有关专家按照三种情况,提出三条脱贫的路子,是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的一个典型事例。
②由于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生产力水平等这些客观实际大不相同,所以有关专家从这些不同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三条木同的脱贫途径,做到了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专家们运用这种符合实际的正确认识来指导实践,帮助贫困地区脱贫,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不区分贫困地区的不同情况,不从实际出发,或是照搬别人经验,或是“一刀切”,都会给脱贫工作带来较多困难。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材料中的上级部门没有调查研究各地实际情况,从主观出发,下达要求各地增加粮食产量的文件,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某地方领导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上级文件生搬硬套,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不管是上级部门,还是地方领导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