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一、目的要求

了解方程的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区别,会用代数解法解简单的方程。

二、内容分析

解方程是初中代数的中心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看,学习数和式,是为解方程作准备的。在小学里,是用逆运算方法解方程;而在中学里,是用一种新方法解方程。实现这种解法的转变,由于要打破学生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本章里安排简易方程,可以为实现这种转变作一铺垫,使学生对简易方程和其他知识的学习成为一个不断循环深化的过程。

在本章里安排简易方程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使本章前面知识的学习在这里得到综合和深化。事实上,方程与前面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有时还要直接用到一些公式,而检验方程的解实际上是求代数式的值,因此本章以简易方程“压轴”,可以强化本章作为一个小学、初中数学衔接点的学习效果。

关于方程的讲法,这里既与小学不同,也与后面第四章的讲法有所区别。小学是逆运算的方法解方程,而这里是通过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或除以)一个适当的数来解方程,这样就为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作了铺垫。但这里讲的方程比第四章简单,解方程时也不涉及同类项的合并、移项、负数等,因而称为简易方程。教学时,应注意把握要求,不要拔高。

这一小节的前半部分是在复习小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应用问题的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解方程的逆运算方法和将方程变形的方法,并着重介绍用后一种方法解简易方程;后半部分是列简易方程解一些应用题。

本课讲这一小节的前半部分。内容包括:问题引入、应用问题的两种解法的比较、复习有关方程的几个概念、两种方法解方程的步骤、举例练习等。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教师归纳要点: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简易方程的知识,并用列简易方程解决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课讲解:

提出教科书第25页上的实际问题,作为本课的引入。

这里的重点是放在“引入”上。在讲完应用问题的两种解法后,可以紧跟着提出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的名称(虽然小学里两种解法都介绍过,但没有正式给出这两种名称),以便于下面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不过,在现阶段还不能比较复杂的例子,因而不易让学生体会出代数解法的优越性,还只能笼统地说:随着学习的逐步展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使用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将会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紧接着,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有关解方程的几个概念: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教学时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由于在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里这些概念还要再讲,这里对这几个概念不一定花太多时间。

接下去,教科书通过“解方程3x+9=24”,先复习小学里的解方程的逆运算方法,然后提出初中代数里的解法,开始前一种解法向后一种解法的过渡。对于后一种解法,作为方程变形依据的等式性质暂不必向学生点出,只要渗透其思想即可。由于学生对后一种代数解法感到陌生,很不习惯,所以紧跟着讲例l和例2时强调两点;

1.由于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并未明确说明进行方程变形的依据,为使学生相信其合理性,在解完之后应对结果进行检验,但不必将检验过程写出。

2.按照新方法解方程,主要是采用两种手段: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

(2)方程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

这个“适当的数”,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这个“适当的数”的作用,使方程朝着我们所要求的形式变化。在两个例题的求解过程中,第一步是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是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x,从而求出方程的解。其另一层意思是,这个数是有范围的,在方程两边不能同除以0,从解方程的角度来谈,方程两边也不能同乘0。但在本课中,限于要求,不一定向学生说明这一点。

在讲完例1、例2后,可对方程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指出逆运算方法只能解很简单的方程,而本课新介绍的方法可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如果有必要,可举一个带有括号的、需要移项的较复杂的方程的例子),因此今后将主要学习后一种解法。

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28页“练习”第1,2题,要求用新方法求解,解完之后进行检验。

课堂小结:

1.复习了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复习了应用问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

3.在复习了用逆运算方法解方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解方程的方法,今后将主要用这种新方法来解方程。

四、课外作业

习题1.5A组第1,2题;B组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