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

[初一下]《马》教学设计9(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大胆发表自己看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析
  多数学生对马有一定的印象,从电影电视上看过不同类型的马。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建议从四个方面促进学生发展:一是培养和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二是领悟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加以运用;三是掌握阅读科学小品的方法;四是培养敢于向作者观点挑战的勇气与能力。

  教学理念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掌握(关于马的知识)学习课文。
  2.强化自读。本文是自读课文,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
  3.加大学生思维的开放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不同的观点,并相互碰撞,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
  可按“比较-品味-辩说”的思路组织教学。“比较”: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这一方法,分析家马和野马的特点。“品味”:从品味语言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入手,引导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点。“辩说”: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媒体:可利用图片、挂图、课件等展示马的形象。
  教学实施
  导入建议
  1.方法一:影像导入法
  说明:教师准备有关马的图片或影像,在本课开始时展示或播放,并对各种马略作介绍,教师可设计如下导语。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欣赏了珍珠鸟,感受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我们看到了身临绝境、从容飞渡的斑羚,感受到动物震憾人心的力量;我们还看到了困于笼中的老虎那不屈的精神;这些动物,我们平常很难看到。但是,马,我们却较为熟悉。法国有一位博物学家叫布封(板书“布封”)对马进行了较为长期的观察,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篇文章。(教师板书“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2.方法二:比较激趣导入法
  说明: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马,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与布封笔下的马作比较。
  3.方法三:资料引述导入法
  说明:这种方法有三种思路,一是引述文学作品中的马导入,如《堂吉诃德》中游侠骑士堂吉诃德骑的那匹老马(可选播堂吉诃德骑马的一些片断)、《西游记》中唐僧骑的“白龙神马”、《三国演义》中各位战将骑的战马等,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也可播放影视资料。二是引述古诗中描写马的诗句,如李贺的“春风得意马蹄疾”等。三是引述有关马的典故或词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马虎不得、马失前蹄、马到成功、人仰马翻、马后炮、马屁精、马首是瞻等。
  互动流程
  教学方案设计之一  (2课时)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心目中的“马”是什么样子?请用你喜欢或最擅长的方式把你心目中的“马”表现出来。如果你擅长绘画,请把你心目中的马画出来;如果你喜欢音乐,就把你心目中的马唱出来;如果你喜欢写作,就把你心目中的马写出来;如果你善于演讲,就通过演讲赞美你心目中的马。
  学生:(准备)
  教师:下面请大家相互交流。
  师生:(学生交流,展示)
  教师:大家刚才描绘的是我们自己心目中的马,法国有一位叫布封的作家,他对各种马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有许许多多的感受,并在他的著作《自然史》中记录了“马”这种动物。这位博物学家心目中的马和我们心目中的马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
  二、比较阅读,分组推进,自主探究
  (一)整体比较,分组学习,把握主要特点。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布封心目中的马有什么特点?请大家在阅读时,把有关阐述“马”特点的词、句勾画出来,时间6分钟。
  学生:(快速阅读并勾画)
  教师:时间到。大家已经勾画出了布封心目中的马的特点,下面请大家和自己心目中的马做比较,看看谁的马更有吸引力?为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布封笔下的马的特点,强调学生独立比较,若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通过比较,更喜欢“自己心目中的马”的同学请举手(教师统计)。通过比较,更喜欢“布封心目中的马”的同学请举手(教师统计)。看来,我们班上有些位同学喜欢自己心目中的马,有些同学喜欢布封心目中的马。“见仁见智”,我们尊重大家的个性体验。我们准备采取特殊的方式来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把全班分成两组:“喜欢自己心目中的马”的同学为一组,请你们用一段文字把自己心目中的马描写下来,300字左右,也可以参阅课文《马》,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同学们,不要迷信权威,既然是我们心中喜欢的,我相信大家会写得非常精彩。只要能把你心目中的马描写出来,写出情趣,并让大家分享,这篇文章的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一半了。描写要求如下:
  (教师用小黑板、课件或卡片展示以下内容)
  ①特点鲜明,语言力求生动,叙述和描写饱含感情。
  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布封描写《马》的一种或两种技巧。
  教师:另一组的同学们,你们有不同的任务。你们喜欢布封心目中的马。既然喜欢,我们就一起来研讨布封的这篇文章。请这组的同学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布封心目中最好的马是什么?
  ②他把马分为几类?
  ③他更喜欢哪种马?
  教学设计意图:①设计分组活动教学环节的意图是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初步把握布封心目中的马的整体特点,进而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也只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和完善自己的见解。②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敢于面对权威发表不同的意见。③如果上面的环节能够安排在上节课的末尾,让学生能够在课外完成作文,把课外与课内活动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如果纳入课内,应该给予充足的时间。④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全班不必统一行动。将学生分成了两组,各自围绕教学目标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类指导,共同发展。
  1.“学习课文”一组学生的师生互动流程
  (1)列出比较提纲,把握两种马的特点。
  教师:作者把马分成了“家马”和“野马”两类,下面我们就比较这两种马的异同,看看家马和野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请在草稿本上列出比较提纲。
  师生:(学生阅读,撰写比较提纲,交流,补充)
  教师:请大家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主讲比较提纲的内容列出比较提纲的思路,其他同学倾听,补充,也可以向主讲同学提出问题,同时也必须回答主讲者提出的问题。
  提示:进行比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三点:
  一是要找到比较点。作者是从两个角度进行比较的,即从内在品质和外在体貌特征两方面进行比较的。学生也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列出比较提纲。
  二是要抓住关键词句快速确定某一比较点双方的具体内容。
  在“家马”的内在品质方面,1自然段有一个关键句,“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即“驯良”和“勇毅”。如果再浏览这句话的前后内容,可发现前面部分主要赞扬家马的勇毅;有几个关键词句说明了这一点,即“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具有无畏的精神”“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精神抖擞,耀武扬威”等。1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则着重说明“家马”的驯良,有几个关键词说明了这一点,即“克制”“屈从”“总是按照”“满足主人的愿望”“舍已从人”“迎合别人的心意”“执行别人的意旨”“贡献着自己”“服从”等。
  3、4自然段则说明了“野马”的品质。3自然段中的“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4自然段中的“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成群结队”“互相眷恋”“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等均说明了野马的品质。
  在体貌特征方面,2自然段介绍了“家马”的体态特征,有些关键语句值得注意。如:“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不解除它们的羁绊”“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等等。
  作者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赞美了马的高贵姿态,其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头部比例整齐”“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眼睛闪闪有光”“目光十分坦率”等句子表明了作者的基本主张。
  三是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比较。深层次比较包含两个方面:①首先是对形成这种内在品质和外在特征的原因进行比较;②其次是把作者对两种马的感情倾向进行比较。
  在进行比较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而应追本溯源。在比较中,也应引导学生抓出关键词句,如“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通、太悠久了”;“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不屑于受人照顾”;“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等,这些语句既揭示了家马和野马有如此差异的原因,也表明了作者对两种马不同的感情。在评判同学们列出的比较提纲内容时,不应过多地看重内容本身,而应强调学生比较思维的方式和过程,特别是在尽量拓宽比较点,打开比较思路这一点上狠下功夫。
  (2)比较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把握科学小品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再把“学习课文”的同学分成两组。每一组各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字数在100字左右。一组向同学们介绍布封心目中的“家马”;一组向同学们介绍布封心中的“野马”。请同学们注意自己要完成的任务。
  学生:(书写,交流,互评)
  教师:请大家把自己写的说明性文字与布封的有关段落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并把这些不同点概括出来。
  教学设计构想: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小品与说明文的区别,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小品的特征。在引导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征时,可强调三点:
  一是多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多把事与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行为、心理和情感。二是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使文章生动有趣。本文在句式上运用了许多排列整齐的短语和句子,如“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等,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三是在说明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本文作者饱含感情,根据自己的喜好饱含感情地介绍了“家马”和“野马”。
  而说明性的文字则讲究朴实、简洁、通俗、易懂,和科学小品的风格迥然不同。在引导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点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科学小品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这篇科学小品,争取将全文阅读两遍:第一遍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第二遍力求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以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2.“写作小组”的师生互动流程
  对这一小组的指导应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突出“马”的特点;二是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三是文学化的语言;四是有感情地叙述;五是适当运用比较这一方法。师生互动以学生揣摩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创造。
  (三)在评价、比较中共同发展(两个小组共同活动)。
  教师:现在我们全班共同活动。刚才我们是分组活动,请同学与座位旁的同学交换自己所写的文章,最好找不是一个组的同学,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学生:(交换、互评,交流)
  三、组织辩论活动,训练发散思维
  教师:作者布封对野马是如此喜欢,对家马却略有批评,你们的意见呢?是喜欢家马,还是喜欢野马?为什么?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喜欢“家马”的为一组,喜欢“野马”的为一组,以“家马好还是野马好”为题展开即兴辩论。大家要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下面就由我来主持两个小组的辩论。
  学生:(展开辩论)
  教师:(评点和小结)
  教学小结
  教师围绕“比较提纲”“科学小品”“观点阐述”等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
  教学方案之二  (2课时)
  说明:这一教学方案的特点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全班统一活动。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基本教学环节为:方法介绍—自我阅读—相互交流—自我小结—自我运用。
  方法介绍:教师介绍“比较阅读法”和“科学小品阅读法”(参看“教学设计方案一”),明确本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
  自我阅读:按照介绍的方法自主阅读,勾画关键词句,做好旁批。
  相互交流:主要指学生间的交流。交流应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比较阅读法”和“科学小品阅读法”的;二是交流勾画和旁批的内容及理由。
  自我小结:总结自己学习课文后在阅读和写作技巧方面的收获。
  自我运用:思考由课文联想到了什么,并把自己想到的记录下来。如何记录自己联想到的事情,下面这则材料可供参考。
  野马之死
  裘山山
  现在想来,那是我命中注定要看到的。
  那天晚上我拿了本书,随手将电视打开,一边看书,一边兼顾着电视。
  那天,我的注意力渐渐从书转到了电视上。这是个关于喂养野马的记录片。讲的是西部某个地方,将日渐减少的野马进行人工喂养。
  从电视画面上,我一点儿也看不出这些野马和普通马的区别,它们的性情似乎并不暴烈,长相也和普通的马差不多。我之所以注意到它们,是因为电视上说,其中一匹母野马就要临产了。
我以旁观者的心态看着。
  我丝毫没想到惨剧会在这之后突然发生。
  几个男人正围着这匹将要做母亲的野马,指指点点的。大概他们是这个野马繁殖基地工作人员。不知为何,也不见他们采取点儿什么行动。在我看来,他们至少该把袖子挽起来,烧盆热水什么的。可他们只是站在那儿围观。
  也许母马不需要人的帮助?我这么想。
  母马终于发作了,倒在地下,用力挣扎——也不知是哪位摄像师,一直耐心地守候在那儿,将这些情景一一摄下。很快,我看见小马的一条腿伸了出来,一旁守候的人嚷起来,我听不清他们说些什么,也许和人一样,先出腿不是好兆头。
  很快,又一只腿伸了出来,我开始感觉不妙,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小马的两条腿伸出来之后,母马就再也不动了。是没力气了,还是力所不能及了?即遇到所谓的难产了?她只是侧身躺在地上,无助地睁着双眼,微微喘息,而她的孩子则被卡在下面,悬着双腿,一动不动。
  我焦急起来。让我不明白的是,那些一直围在她身边的男人们没有一个为她采取抢救措施。他们只是走来走去,站起来又蹲下,还抄着双手。他们甚至没去抚摩一下处于痛苦绝望中的母马。其中一个大概是兽医,俯身下去听了听,漠然地告诉大家,小马已死于腹中。几个男人很失望的样子,交头接耳,嘀咕着什么。
  可母马并没有死啊!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还不赶快抢救母马?为什么不动手帮助母马?他们在干什么?难道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要一匹小马?或者说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做一个实验?他们不知道母马的生命危在旦夕,需要帮助吗?
  我焦急万分,真恨不能冲进电视里去。
  可那几个男人仍然在一旁看着,无动于衷。
  我恨他们!真的很恨他们!
  忽然,惊心动魄的事发生了:那匹生命垂危的母马站了起来!
  我惊愕不已。
  母马站起来后,夹着她那生了一半的孩子,步履蹒跚地朝她曾经生活过的栅栏走去。栅栏里还圈着许多野马,她走过去,一一与它们告别。或许她知道她快要不行了,或许她是想求救?或许她是想告诉他们,快逃吧,别再呆在这儿?她就那么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从那些同伴面前一一走过,她的下身依然夹着她的孩子,夹着那生了一半就死去的小马。她的同伴们纷纷围上前来,无比哀怜地望着她,眼里含着泪水。小马的两条腿孤零零地坠在寒冷的世间。
  片刻之后,母马终于倒下,重重地,砸起了尘土。
  我的泪水汹涌而出。
  那部片子在最后用十分平静的语气说了野马的死因,说是由于野马的习性不适应圈养,长期的圈养令它们失去了跑动跳跃的机会,失去了为生存而抗争的机会,致使它们的身躯不再矫健,甚至过于肥胖。那匹母马正是因为肥胖,才无法将孩子生下来。
  我想说,即使如此,也是人的罪过。
  我不能原谅他们。
  也不能原谅我自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参考学案
  学习方法建议
  1.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握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2.通过理解分析本文拟人化的手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和把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征。
  3.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可仔细揣摩并运用。
  探究性学习建议
  组成学习小组,收集马的相关图片,并配上解说,办一个“马”的图片展。
  教学测评
  测评内容
  一、基础知识测评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喘息(    )  剽悍(    )  慷慨(    )   窥伺(    )
  束缚(    )  羁绊(    )  妍丽(    )   阔绰(    )
  观瞻(    )  庇荫(    )  遒劲(    )   妒忌(    )  
  畸形(    )  面面相觑(    )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忠诚  奔腾恣肆  驯良  操纵   B.迎合  耀武扬威  解脱  枉然
  C.拘束  舍已从人  节制  豪迈   D.抖擞  相得益章  根源  敏感
  二、阅读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练习。
  ①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而缓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已从人的动物,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觉到多少它就能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②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门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1.在上述文段中,作者认为“家马”的优秀品质是什么?请用原句作答。
  2.作者对家马处境的评价是什么?请用原句作答。
  3.作者列举了哪些事实来说明家马“勇毅”这一特点?
  4.作者列举了哪些事实来说明家马“驯良”的特点?请分条概括。
  5.在上述文段中,作者认为“家马”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请用原句作答。
  6.作者认为人类对待家马的态度和行为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词句作答。
  7.在②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
  8.“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请根据这句话仿写一句话。要求:①仿写“在……在……在……,也……”的句式;②语句通顺,内容符合情理。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测评]1.  chuǎn  piāo  hàn  kǎi  kuī  sì  shù fù  jī  yán  chuò  zhān  bì  yìn  qiú  dù  jī  qù  2.D[阅读测评]1.驯良不亚于勇毅。  2.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3.主要列举了家马在战场上、射猎场上、演武场上、赛场上的表现来说明“勇毅”的特点。4.①克制自己的动作;②迎合别人的心意;③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5.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6.束缚、奴役、驯养、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7.因为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8.所写句子符合要求即可。
教学反思
  学生反馈信息及教学得失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