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

[初一下]《邓稼先》教案7(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2  情感方面:感受邓稼先在崇高民族理想的追求中所呈现出的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体会民族文化对人的滋养、孕育作用,激励同学们要树立个人追求的目标,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中国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背景,并引入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的人物之一……邓稼先
  二、研读文本
  1、重点研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
  强调对比手法,对比的要点,对比的用意,对比的结论等,学习以对比突出人物特点的手法。
  学会归纳总结,找关键句
  2、重点研读“我不能走”部分
  分析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
  结合文本,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我不能走”这句话的。
  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以及在文中的内涵。
  三、回顾导语
  在中国人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历史大背景中,在大西北蓬断草枯的自热背景中,在与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性格对比中,中国两弹元勋的崇高形象凸现在我们面前。
四、整体感悟
  1、当作者得知中国是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原子弹时,为何热泪盈眶,为何说“民族感情”,“友情”,我始终想不明白?你能想明白吗?
  2、作者为何用如此多的篇幅凸现邓稼先的个性品质?(结合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一文)
  五、作业
  1、写读后感,说说我们得到的启示。
  2、课外阅读杨振宁的《父亲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