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

[初一上]《化石吟》教案5(人教新课标并)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精练性、音乐性的特点。
  2、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4、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音乐美,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再品析语言,了解这首诗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我们来探讨一下,到底介绍了哪些知识?
  二、检查预习:
  a)        检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b)        检查朗读情况。
  三、老师朗诵,要求学生注意音节的停顿,语调的变化。
  四、学生朗读诗歌,探讨问题:
  a)        诗歌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b)        诗歌的主体部分是哪几节?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c)        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演变过程中,化石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d)        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五、抽学生朗读,教师作适当指导。 
  六、组织学生探讨问题,明确答案。
  a)        这首诗主要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b)        诗歌的主体部分是3—6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化石重现了一个逝去万载的令人神往而奇幻的生物进化世界。
  c)        化石起到了保存物种生命信息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a)        抄写课后词语。
  b)        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诗歌,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了解诗歌的主要手法,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步骤:
  一、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诗的第一节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是指什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
  2、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3、请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二、再读诗歌,品味语言:
  1、诗歌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各举一例,并说明作用。
  2、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a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化石引起人们想象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b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化石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
  c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化石能够记录生命演化的历程)
  三、三读诗歌,总结诗歌的内容、特点。
  四、拓展阅读:艾青的《鱼化石》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