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说说这个不同说明什么。
这三方面的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二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根据下列提示举例说明。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例如:“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如“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上课前在小弗郎士眼里,普鲁士军队在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操练,“比分词有趣得多”,这显出他还不懂事,还没意识到普鲁士军队是侵略者。而当他听老师说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从他用“坏家伙”这个字眼里看得出他已经意识到普鲁士侵略者的侵略行径。“心里万分难过”有他对敌人的恨,更多的是他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心情。从这起,他倾注了全部感情上好这最后一课。对于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是他热爱祖国的同义语。他对老师的同情和理解是他们在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这一基点上的默契。
三 阅读下边几段描写韩麦尔先生的文字,回答问题。
1.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为什么他在上最后一课时也穿戴呢?)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怎样理解全句的意思?)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是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韩麦尔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四 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
略。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一、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这给小说主题以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尤其是这些内容都通过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学生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更真切动人。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这篇小说。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三、这篇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有共同点:热爱祖国,仇恨敌人;又有不同点:身份、年龄、性格不同,对事物理解往往不同。在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时,要恰如其分。
四、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三方面的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二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根据下列提示举例说明。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例如:“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如“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上课前在小弗郎士眼里,普鲁士军队在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操练,“比分词有趣得多”,这显出他还不懂事,还没意识到普鲁士军队是侵略者。而当他听老师说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从他用“坏家伙”这个字眼里看得出他已经意识到普鲁士侵略者的侵略行径。“心里万分难过”有他对敌人的恨,更多的是他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心情。从这起,他倾注了全部感情上好这最后一课。对于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是他热爱祖国的同义语。他对老师的同情和理解是他们在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这一基点上的默契。
三 阅读下边几段描写韩麦尔先生的文字,回答问题。
1.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为什么他在上最后一课时也穿戴呢?)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怎样理解全句的意思?)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是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韩麦尔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四 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
略。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一、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这给小说主题以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尤其是这些内容都通过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学生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更真切动人。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这篇小说。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三、这篇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有共同点:热爱祖国,仇恨敌人;又有不同点:身份、年龄、性格不同,对事物理解往往不同。在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时,要恰如其分。
四、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