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
1、倾听音乐: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
请同学们把这张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学生读出相似的语句)。
写作指导: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2、品读赏析: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
①课文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四、体验反思,人物速写
1、体验反思:
①请同学们试着为课文重拟标题,以此提炼中心。
②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③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2、人物速写:
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3、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走近音乐,走近大师
1、走近音乐:
再次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畅谈感受,写下心灵随笔
2、走近大师:
①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②名人评语:
罗曼·罗兰: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
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
2、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章)。
(3)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
1、倾听音乐: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
请同学们把这张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学生读出相似的语句)。
写作指导: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2、品读赏析: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
①课文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四、体验反思,人物速写
1、体验反思:
①请同学们试着为课文重拟标题,以此提炼中心。
②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③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2、人物速写:
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3、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走近音乐,走近大师
1、走近音乐:
再次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畅谈感受,写下心灵随笔
2、走近大师:
①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②名人评语:
罗曼·罗兰: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
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
2、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章)。
(3)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