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一语文教案

[小一上]归类识字(一)第1课(第三册)(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归类识字(一)第1课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看图,认识6个生词,借助拼音,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懂一个句子。

2.使学生初步知道北京是古都,也是现代化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14个生字,了解书中的古迹是重点。

教学思路:

从看图入手识词,在识词中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针对具体字辨析字形。

教学资料:

课前搜集有关北京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筑物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三幅图,认识三个词,学习“长城”、“故宫”、“天坛”、“世界”等生词;学习课文句子的前半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一年级学过的“看图读拼音识字”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汉字用的是什么方法?(看图读拼音识字)每一课里面有哪些内容?(有图,有纯拼音句群,还有带拼音的生字)

今天再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叫做归类识字。什么叫归类识字?归类识字,就是把同一类型的字放在一起来学。今天学习归类识字(一)第1课,比一比谁学得好。

2.你们中间哪些人到过北京,你们在北京游览过哪些有名的地方?

没有到过北京的同学想知道北京有哪些有名的地方吗?请打开课本看第2页,跟老师一起去北京看看。

二、看图识词识字。

(一)先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说这六幅图画的都是什么。(北京有名的建筑)

(二)逐一看图识词识字。

1.学习“长城”。

(1)出示“长城”放大彩图,引导学生由近到远地顺序看看、说说:这幅图画的什么?(有一座座高大的山岭,山岭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由砖砌成的建筑物向远方延伸,还清楚地看到有一堵堵的墙,有一道道的垛口,还有一个个高大的方台,它像一条长龙在一座座高大的山岭中向远方延伸,这个

cháng chēng

建筑物就是“长城”。)(板书:长 城)借助音节直呼读两遍,交代图上画的长城在北京八达岭。

(2)出示地图,简介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奇迹。长城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河北省的山海关,中间经过八个省,(可指着地图说)总共有12700里。所以它号称“万里长城”。长城不是一代两代修起来的,前后断断续续修了两千多年。古代修筑长城作用是什么?主要是抵御敌人的进攻。现在许多地方的长城都成了古迹。图上画的是北京八达岭的一段保存得较完好的长城。

(3)学习生字“城”。

看拼音读“chēng”,要注意两点:chēng是翘舌音,又带后鼻音。要学生读准,再指导差生读。

(4)理解“城”字字形。“城”是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旁?右边是什么字?

小结:“城”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土字旁,右边是“成”字,古代修城墙多半用“土”。“城”字左窄右宽,左边是“提土”,第三笔不是“一”,





2.学习“故宫”。(方法基本同上)

(1)引导学生看“故宫”图并说说:在天安门广场北边,

gū gōng

有一个宫殿式的建筑群,叫什么?(故 宫)(板书故宫)

(2)简介故宫。

故宫过去叫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考究,雄伟壮丽。它距今已有570多年历史。整个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房屋9000多间,周围有10米多高的城墙,四角有角楼,城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故宫里在中直线上有三个大殿,东西两侧各有六个宫。宫殿的东西南北都有城门。故宫是明、清两代各朝皇帝处理政务和皇后、皇妃、皇子居住、游玩及敬神的地方。现在改为故宫博物院,里面珍藏着大量的文物。

(3)学习“故宫”二字,重点是“宫”字字形。

按拼音读准“故宫”字音及声调。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记住“故宫”的“故”字字形?(“做”字去掉单人旁,或“古时候”的“古”字右边加个反文即攵),用“故”字可组几个词?

“宫”字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上面是什么头?下面是什么字?(姓吕的吕字),比较一下:“吕”字上下两个“口”字有什么不同?(上小下大)

仔细看“宫”字在生字表的田字格里的位置,并说一说“宀”和“吕”字在横竖“十字”线的位置。

在田字格中指导学生书写“宫”,学生练习“宫”2遍。

3.学习“天坛”。

(1)看书上第三幅彩图说一说:这是一座什么形状的建筑?(圆锥形)它有几层?从哪儿看出它很高大?这个建筑在

tiān tán

北京叫什么名字?(板书:天 坛。让学生呼读拼音2遍)

(2)教师简介“天坛”。

“坛”是古代举行重大庆祝活动如祭神、誓师时用的高大的台子,多用泥土、砖石建成。“天坛”原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天祈求老天爷保佑丰收的地方。图上是天坛的祈年殿,它是镏金宫顶的三重圆殿(指图说),高38米,有9层楼房高,直径30米,是木结构建筑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回音壁”就在天坛。

(3)学习“坛”字。

读准“坛”字字音。问: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怎样记住“坛”字字形?(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白云”的云字)比一比,“坛”字与“城”字在书写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在田字格中边比较,边说)

同桌在田字格中写“坛”,并指名到黑板上写,集体评议写得好坏。

三、学习课文句子的前半句话。

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上面已学过的三个词,然后指名读“长城、故宫、天坛”。再小结:“长城”、“故宫”、“天坛”都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它们都在我国首都北京,不光中国人,就连许多外国朋友到中国北京时,都要专门到这

bēi jìng shí wēn 

些地方看看,玩玩。所以说:(出示词卡) 北 京 是 闻

míng shī jié de gū dū

名 世 界 的 古 都。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范读、散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列举许多国际友人来北京参观的事例,结合句子理解“闻名世界”、“古都”。

“闻名世界”就是说,北京这个名字,在地球上所有地方都出名。

“古都”的“都”字,就是“城市”;“古都”也可以说成是“古城”。“北京”在古代,曾是好几个朝代的首都,所以这里叫“古都”。

学习“世界”两个字。“世”字是独体字,笔顺是:一十艹廿世

看田字格中“世”字。提示:最后一笔“竖折”的竖要略低于前面两个竖。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世”字。

启发学生说说怎样记住“界”字字形。

指导正确读“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谈话: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而且“闻名世界”,你作为中国人,感到怎么样?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注意停顿、重音。可散读、指名读)

四、复习巩固。

1.指名读本节课学的生字词卡片。

2.用“城”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城(长城)(城市)(古城)

北京有长城。我爱北京城。

我家住在城里。

五、作业。

1.抄写本节课学过的生字。

jiàn zhū

2.填空。北京是( )的古都,那里的古代建 筑有( )、(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看图学习“首都机场、亚运村、北京图书馆”等生字词,学习课文句子的后半句,读懂全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下列字词。

长城故宫天坛世界(抽查并评议)

2.指名说说北京有哪些有名的古代建筑。要求用两种句式说话:A、北京有名的古代建筑有…………B、_______、_______是北京有名的古代建筑。

二、看图学词学字。

1.学习“首都机场”。

(1)看第4幅图:这是一幅从高空拍摄的图片,从左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一蛴山皆犊赐忌匣┦裁矗吭诠愠≡才淌降母叽蠼ㄖ闹艿某〉厣贤7诺挠质切┦裁矗?一架架飞机)从图上你知道

jì chāng

这是什么地方?(板书:飞机 场)这是什么地方的机场?

shǒu dū

(北京)北京又是我国什么地方?(板书:首 都)这个机场名字叫首都机场。

(2)简介首都机场(凭有关资料介绍首都机场兴建时间、规模、有几个候机大厅。首都机场是我国航空中心,每天有许多飞机从这个机场飞往全国各地,飞往世界各地。同样,每天也有许多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飞来的飞机在这里降落,它不停地迎送着国内外的客人)

(3)学习“首”字。

“首”字是什么音?(翘舌音)齐读shǒu。你怎样记住“首”字字形?(A、“前后”的“前”字上部,下面是“自己”的“自”字。B、“百”字上面加两点,下面“白兔”的“白”字中多一横)

看“首”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凭借田字格,先指名说说“首”字的一笔一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范写、练写“首”字。)

(4)看图练说:首都机场有什么?首都机场怎么样?

2.学习“亚运村”。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些什么?(从四周向中心看)(四周围是重重迭迭的高耸入云的楼房,楼房有直立式的,也有弧形的,各式各样。中间是园林式的中心花园,里面有一块块绿绒地毯似的草坪,有五颜六色的花、有郁郁葱葱的树

yǎ yún cūn

木)这是什么地方?(板书:亚 运 村)

(2)简介亚运村。

亚运村位于北京的北郊,是1990年亚洲范围内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举办第11届亚运会时,为各国参赛体育代表团提供的住处,所以叫“亚运村”。亚运村占地面积31.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亚运村包括会议大厦、汇宾大厦、五洲大酒店、康乐宫和汇园公寓。

(3)学习“亚运”二字。

yǎ yún cūn

借拼音读准亚 运 村。yúu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cūn”是平舌,比较“yún”与“cūn”的韵母及声调的异同点。(同韵不同调)

启发学生说说怎样记住“亚运”二字。(亚字可用数笔画方法记)“亚”字有几画?按什么笔顺写?(共6画。笔顺是:横、竖、竖、点、撇、横)

“运”字可用几种方法记?(两种方法记:A、用独体字加部首方法记。“辶”字底上面加个“白云”的“云”字;B.用“运”和以前学过的“边、过、送”等字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亚运”二字。

3.学习“北京图书馆”。

(1)引导学生由近到远看第6幅图。说一说:图上主要画的什么?(近处是一排六七层浅蓝色屋面的楼房,远处是两幢结构相似的拔地而起的大厦,四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给

bēi jìng tū shū guān

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地方?(板书:北 京 图 书 馆)

(2)简介北京图书馆。这是一座规模大、设备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4万多平方米,可藏书2000万册,有3000个阅览座位,每年可接待读者150万人次。

(3)学习“图、馆”二字。

tū shū guān

读准“图书 馆”,指出“shū”是翘舌音,“guān”是三拼音。“图书馆”就是储藏图书,并供人们看书或借书的地方。

怎样记住“图”、“馆”字?(“图”字字形可用两种方法记。A.用部首加独体字。即“□”里加个“冬天”的“冬”字;B.用“图”与“国”字比较异同,都是“□”,把“国”字里“玉”换成“冬”字)

“馆”字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音。

分析“图”“馆”在田字格里位置,指导书写、练写。

三、学习课文句子的后半句,理解全句意思。

请同学们看这节课学的4、5、6幅图,读读词语。请大家比较一下:这节课学的“首都机场、亚运村、北京图书馆”与上节课学的“长城、故宫、天坛”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的都是北京有名的建筑物。不同的是“长城、故宫、天坛”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而“首都机场、亚运村、北京图书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几年的建筑物,它们规模宏大,设备优良,技术先进,所以书上有一句话。(范读):


bēi jìng shí wēn míng shī jié de gū dū yě shí yí

北 京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古 都, 也 是 一

zuō xiàn dài huá de chéng shì

座 现 代 化 的 城 市)。

这句话前半句是针对1、2、3幅图写的,后半句是针对4、5、6幅图写的。

借拼音读准“现、代、市”的字音,说说“现、代”二字是什么结构。

怎样记住“现、代、市”?(启发学生说出记字形方法)



引导学生说“代”字笔顺。〔撇、竖、横(略向右上方斜些),斜钩、点〕

仔细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读:“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说明:这是一个长句子,句中“是……也是……”是针对同一个地方“北京”说的。分开来是两个分句。即:1.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2.北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把两个分句合起来,省略第2个分句的“北京”,并在第2个分句前加上“也”,变成“也是”。

试试看,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乐乐是少先队员。

2.乐乐是三好学生。合成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复习巩固。

1.读本课生字词卡。

2.说一说下列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城、故、坛、馆、现、代)(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指导学生用“图书馆”说话。

如:图书馆里有许多书。星期天,我跟爸爸到图书馆看书。

五、作业。

1.填空。

“亚”字有____画,笔顺是__________

“世”字有____画,笔顺是___________

2.北京有名的建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是_______________古都,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

4.刘老师______我们的班主任,___________我们的语文老师。


第2课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初步懂得形声字的特点,掌握新出现的词语。

2.通过看图和学儿歌,能初步认识8种树的形状,了解这些树的特点。

3.指导写字,能注意合体字的偏旁跟独体字在写法上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12个生字,着重了解大多数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可调整课本中图画树木名称的顺序,按儿歌中出现的树木顺序出示图片安排教学,把看图识词与读儿歌结合起来,然后在学儿歌中指导学生识字,分析字形。

课前准备:

1.有条件的可带领学生到公园或其他地方观察有关树木,并采集一些标本。

2.准备好带有各种树木名称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含写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图学词、学儿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说说在公园或其他地方看到过哪几种树?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还要从课本中再认识几种树的名称,还要学习写这几种树的一首儿歌。

现在请同学们静听老师朗读(最好背诵)这首儿歌,大家仔细听,然后说:这首儿歌介绍几种树。

二、按儿歌中树木顺序,看图学词、学儿歌。

1.学习“杨树、榕树”。

(1)看“杨树、榕树”图片,说说杨树、榕树是什么样子?

(2)结合图,简介杨树、榕树。(杨树高大,挺拔、笔直,长着桃形叶子,树干上长着一个个圆圈,像一只只眼睛。杨树有大叶杨,小叶杨,还有白杨。榕树,四季常绿,生长在我国气温较高的南方,树干分枝多,枝叶特别茂盛。远看像绿绒绒大伞。)

(3)引导学生比较“杨树、榕树”的图,说说杨树、榕树有什么特点。

(4)揭示第一句儿歌“杨树高、榕树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结合看榕树图,理解什么叫“榕树壮”。(指榕树又粗又大)

(5)散读、指名读这行儿歌。

归纳学习“杨树、榕树”这两个词的过程:①看图说说样子;②简介有关知识;③看图说特点;④读儿歌,理解意思。要求学生按这个过程,自学其余内容。

2.学习“梧桐”及第二行儿歌。

(1)看“梧桐”图,说说它的树干、枝叶的颜色、形状。(树干很直也很粗,枝叶茂盛,叶片很大,呈黄绿色,夏天能给行路人遮阳)让学生着重看看梧桐叶子是什么形状,再说出来。

(2)揭示第二行儿歌“梧桐叶子像手掌”,并与图对照,加深对树叶形状的认识,读准字音。让学生说出这句儿歌主要意思是什么。

(3)一、二行儿歌连读,说明这两行介绍了三种树。

3.学习“枫树”、“松树”、“柏树”及三、四行儿歌。

(1)逐一看“枫树、松树、柏树”图,说说它们的样子及主要特点。

简介枫树。(春天开花、叶子也像手掌似的,裂成三角形。秋季,叶子经霜打以后就变成红色。我国北京香山上枫树多。第一册语文中学的拼音句群中有一句“xiáng shàn hōng yéhōng mān tiān”,这句中hōng yé就是指秋天时的枫树叶子)问:枫树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fēng shǔ qiǚ tiān yé ér hōng

(2)揭示第三行儿歌。“枫 树 秋 天 叶 儿 红。”读准“枫”的后鼻音,说明把“叶子”说成“叶儿”,对叶子带有喜爱的感情。

(3)连读一、二、三行儿歌。

(4)看“松树”、“柏树”图,说说它们的特点。

简介松树、柏树。它们样子相像,但有明显区别:松树叶子是针状,尖尖的,刺手,柏树的叶子是片状,扁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不怕冷,一年四季叶子是绿的。所以儿歌中说:

sōng bái sì jì pí lǜ zhuāng

松 柏 四 季 披 绿 装。

(齐读这行儿歌),注意:sōng松,不翘舌,柏,读bái,不要读成bǎi。

指名说说“四季披绿装”是什么意思?(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披绿装,指松柏四季叶子常青)

连读一、二、三、四行儿歌。

4.学习“木棉、桦树”,读5、6行儿歌。

分别看木棉、桦树图,从枝干,枝叶等方面说说它们的特点。

简介木棉、桦树。(木棉树最明显的特点:叶子掌状,分裂开红花,结圆形果,喜欢生长在温暖的南方;而桦树皮是白色的,容易剥离,不怕冷,长在北方。所以书中也有两行儿歌——

mú mián xì nuān zái nán fāng,huā shū nài hán

木 棉 喜 暖 在 南 方, 桦 树 耐 寒

shǒu bēi jiāng

守 北 疆。

读准5、6行儿歌,找出写木棉、桦树特点的词语(木棉喜暖,桦树耐寒),交代南方、北疆的位置。

连起来读这首儿歌。

三、复习巩固。

1.讨论:通过看图、学儿歌,你知道了哪几种树木的名称?

2.正确地读儿歌,根据每行儿歌的意思,再看一看图,说说每种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作业。

1.看图,把本节课学的几种树名按儿歌中的顺序写下来。

2.读一读儿歌,说一说每种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12个生字,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词卡,说树的名称。

2.指名读儿歌,读后评议。

二、按儿歌顺序,在读句学词过程中学字。

(一)先学形声字。

1.轻声读儿歌,划出含有“木”字旁的生字词指名说,并板书:杨榕 梧 桐 枫 松 柏 棉 桦

2.以“榕”字为例,学习“榕”字字音及构字特点。

(1)指名读榕(r$ng)拼音,提示两点:一是翘舌音,二是后鼻韵母。

(2)问:“榕”字是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偏旁?右边是什么字?

小结:“榕”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字旁,与树木有关,有表义作用;右边是“容”字,是声旁,有表音作用。像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3)读下面各字,并找出形声字在括号里打上“√”。(出示小黑板)

yáng wū tōng fēng

杨( ) 梧( ) 桐( ) 枫( )

sōng bāi mián huā

松( ) 柏( ) 棉( ) 桦( )

指名说形声字,并划上“√”。

先同桌说后指名说上述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提问: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二)再学非形声字“杨、松、棉”。每一生字按下列步骤进行。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松(sōng):左边是“木”,右边是“公”字。(用部件方法记)



棉(mián):左边是“木”,右上是“白菜”的“白”,右下是“毛巾”的“巾”。

(三)学习儿歌中三个生字“壮、季、暖”。

(1)读儿歌,找出有这三个字的句子;

(2)读准字音,结合句子,理解意思,记住字形。

壮(zhuáng):“榕树壮”的“壮”字,在句子中形容榕树长得墩墩实实的。是健壮、结实的意思。左边笔顺是“丶、冫、丬”,右边是“士”字,不是“土”字。

季(jí):四季的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三个月。“季”字用哪两种方法记?(“李”字上面加一撇;或上面是“禾”下面是“子”字。)

暖(nuán):“暖”是暖和、温暖的意思。什么时候感到暖和?(太阳出来了)所以“暖”字是什么旁?(日字旁)右边怎么写?说一说。(先写爫,是“爪”字变形,中间是一横,下面是朋友的“友”字)暖字什么地方容易错?指名说,提醒右边不能写成“爱”字。

三、巩固本课生字。

1.读出本课哪些生字是“木”字旁?其中哪几个是形声字?这些形声字主要特点是什么?

2.用“树”字扩词,各说一句话。

如:树(大树)(枫树)

路边有许多大树。

春天,我们要多栽树。

秋天,枫树的叶儿红。

四、指导书写。

1.指导本课形声字的书写,可先以“榕”字为例,分析字形结构特点:左窄右宽,左边“木”字旁写得瘦长,右边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匀称些。同时,对照田字格,边分析,边指导,边范写。其余以此类推。

2.突出“暖”字进行指导。可先指名在“田”字格里试写后,就字的大小、结构等进行评议、指导。

五、作业。

1.填空:“壮”字共____画,笔顺是_________

2.用下列字扩词:

季( )( )壮( )( )

3.按儿歌内容填空:

(1)树叶形状像手掌的是_____树。

(2)四季披绿装的是_____和_____树。

(3)_____树喜暖_____树耐寒。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后组写字训练,要求能掌握合体字的偏旁跟独体字在写法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尝试练习。

1.要求学生把上下两行独体字能组成合体字,先用线连起来,然后写出合体字。

2.评议哪几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哪几个字写得差,差在哪里?

二、指导写字。

1.以“对”字为例,简析。

(1)“对”字由哪两个字组成?(又、寸)

(2)“又”字单独写时,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位置要适中、大小要适宜,可在田字格中范写)

当独体字“又”字在“对”字中做部首时,哪一笔有变化?(第2笔的捺变成捺点,用彩笔标出)

(3)独体字“又”字作“对”字部首时,在田字格什么位置?(竖中线左侧。要写得窄一些)

(4)在田字格里边讲边范写,让学生看清每一笔画的起笔、收笔的位置,运笔的方法。

(5)指出3名学生,分别在田字格中写“又”与“对”字,写后评议。

2.用同样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土——坛”、“王——现”、“木——榕”三组字的不同。注意三点:

(1)“土”、“王”、“木”这些独体字作合体字偏旁时,都在田字格竖中线左侧,写得窄一些,都要给右边让个位置。

(2)要注意独体字在做偏旁时某一笔画的变形写法。“土”字在合体字“坛”中,第3笔的“横”变成“提”;“王”字在合体字“现”字中,第4笔的“横”也变成“提”;“木”字在合体字“榕”中,第4笔的“捺”要变成“点”。

(3)三个合体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在写字时都是左窄右宽。

三、指名学生在田字格中分别练写“土——坛”;王——现;木——榕,然后评议。

四、学生在作业本中按田字格要求写字。


第 3 课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生词。

2.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15个生字。

难点:使学生了解部分形声字经过多年的演变,声旁已失去表音的功能。

教学思路:

初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分步骤学习左边的6组生字词和右边的6组生字词,分别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熟读短文,加深理解,巩固生字新词;指导完成课后作业。教学中,可先重点指导学习一两组,注意教给学习方法,然后,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其它几组,教师在字形上加以指导。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归类识字(一)的第3课。[板书:归类识字(一) 3]学习这一课,同学们不但要掌握15个生字,而且要在学习这些生字的过程中,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本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地读课文(归类识字与韵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先拼读再直呼。

2.借助拼音,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速度稍快一点。

3.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错误的读音。

4.全班齐读课文。

5.认真看书,找出短横两边声调不同的几组字,再读一读(人—认;主—注;米—迷;里—狸;京—景;原—愿)。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归类识字3的编排特点,认真观察短横左边和右边的字: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短横左边是熟字,右边是生字;短横左边的字加上偏旁部首就是右边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注音短文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生字词。

下面我们根据短文的要求,仔细看、认真想,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1)出示:人——认rén(言字旁用红笔写)

①先复习“人”,掌握它的音形义。

②指导读“认”,引导分析字形。认,“人”字的左边加上言字旁,组成“认字”、“认识”的“认”。用什么方法记住“认”字?(与别人见了面,说了话,就算认识了,言字旁与这个字的意思有关,“人”与“认”读音相近)

(2)“认”字除可以组成“认识”这个词以外,还可以组成“认真”,(出示“认真rén zhēn”,齐读词语)“认真”什么意思呢?(教师可以出示两个学生作业本,一本写得工整,一本写得马虎,让小朋友观察比较后理解“认真”的意思)

(3)比较“人——认”,问:“人”和“认”在音形义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齐读这一组生字词。

小结:像“认”这种字中有一部分与它意思有关,有一部分与它读音相近,这种字叫形声字,我们可以把握这一规律来学习这种字,掌握它的音形义。

4.指导学生自学左边的其它五组生字词。

(1)指导学生自学。(将五组生字词用小黑板挂出,生字偏旁用红笔写)要求:照学习第一组的方法自学这五组词,先复习熟字,掌握它的音、形、义,再学习由它带出来的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然后再进行生熟字比较,读词理解词义,并用词说话,加深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逐组检查,方法同第一组。检查时要注意:①生字的音,重点引导学生在复习熟字的基础上读准鼻音和翘舌音,其中“注”字的声调与熟字不同;②分析字形,要着重指点学生这些生字所加的偏旁大多数有明显的表义作用,要指导学生按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

可以指导学生先说×字×边(面)加上×旁(头底)组成×字;再组一个词,可不和课文的相同;最后说怎样记住这个字。如:

柿:“市”字的左边加上“木”字旁组成“柿”字,柿子树。柿子结在树上,“木”旁表义,“市”字表音。

注:“主”字的左边加上三点水,组成“注”字,注射。用注射器把药水送进人体,三点水表义,“主”字表音。

迷:“米”字加上走之底,组成“迷”字,迷路,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走才正确,走之底表义,“米”字表音。

诚:“成”字左边加上言字旁,组成“诚”,诚实,做了错事别人不知道,却能主动说出来,“讠”字旁表义,“成”字表音。

递:“弟”字加上走之底,组成“递”,走上前把东西递过来,走之底表义,“弟”表音。

学生自学时,还要重点指导随词出现的生字,“意”的字形。

③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字义尽可能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如教“柿子”可出现实物或图画;尽可能将词放到具体语句中引导学生理解其意思,并注意引导学生用词说话,以加深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小黑板出示有田字格的生字)

(1)首先弄清字的结构,注意不同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右结构的“认、柿、注、诚”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迷、递”要注意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是左下包右上的字。

(2)写字前,要先看好第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看哪些笔画在横中线或竖中线上,这些关键笔画到位了,其它笔画的位置也就好定了。

2.学生在田字格本中写字,每字两遍,组词两个。(从书上找一个,自己组一个,不会写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自己检查,教师了解写字情况。


第二课 时

一、复习检查。

分别出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卡片,指名中等生认读。(最好找中差生)要求:先拼读,再直呼,然后分析字形结构,最后组词。

二、指导自学右边6组生字词。

1.回忆上节课学习每组生字词的方法。

(1)从音、形、义三方面复习熟字。

(2)通过生熟字比较学习生字。

(3)抓住形声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读词理解词义,了解字义。

2.学生自学右边6组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右边6组生字词。

(2)逐组检查学习情况,检查时注意:

①生字的读音。重点引导学生在复习熟字的基础上读准鼻音和翘舌音,注意“景、愿”与熟字字音不同,“狸”读l0,在词中读轻声。

②分析字形:仍可以指导学生用先说×字×边(面)加上×旁(头底)组成×字,再组一个词,最后说怎样记住字形的。如:

狸:“里”字的左边加上反犬旁组成“狸”字,狐狸。狐狸和狗都是有皮毛的动物,反犬旁表意,“里”字表音。

景:“京”字的上面加上“日”字头,组成“景”字,景色。太阳一出来,景色就更美丽了,日字头表义,“京”字表音。

棚:“朋”字左边加上“木”字旁组成“棚”字,马棚。马棚可以用木头搭建,“木”字旁表义,“朋”字表音。

蜘:“知”字的左边加上虫字旁组成“蜘”字,蜘蛛。蜘蛛织网捕食昆虫,“虫”字旁表义,“知”字表音。

歌:“哥”字的右边加上“欠”字,组成“歌”。欠,张口出气,如打呵欠;唱歌时要张口呼气,“欠”字旁表义,“哥”字表音。

愿:“原”字加上心字底组成“愿”字,愿望。愿望是从心里发出的,心字底表义,“原”字表音。

随词出现的生字,“狐”字是“瓜”字左边加上反犬旁组成的,“蛛”字可以引导学生与“珠”比较,把王字旁换成虫字旁就可以了。

③理解词义字义要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如教“狐狸”、“蜘蛛”可出示狐狸、蜘蛛的挂图,还要与具体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如把“风景”、“唱歌”、“愿意”放到具体句子中引导学生理解其意。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用有关词语说一句话,以加深理解。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小黑板出示有田字格的生字。

(1)“狐、蛛”两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愿”是半包围结构字,是左上包右下。“景”是上下结构字,上小下大。“棚、蜘”是左中右结构字,三部分要写得窄一点,靠拢一点。“歌”字左右相等,注意右边是“欠”不是“攵”。

(2)写生字要先观察清楚每个字第一笔与哪一些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关键笔画位置,然后再动笔写。

2.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字,每字两遍,组词两个(从书上找一个,自己组一个,没学过字可请教老师)

五、指导做课后练习题。

1.第一题。

(1)自己小声读第1题说说有几项要求。(两项;先比较字形,再组词)

(2)学生口述字形的区别,在课本上完成组词练习。要求:想好再写,不要轻易使用橡皮。

(3)检查作业情况。

2.第二题。

(1)小声读第2题,说说有几项要求。(两项:加偏旁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成词)

(2)学生在课本上完成,要求想好再写。

(3)同桌互相检查作业情况,互相订正,教师了解订正情况。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两遍。


第4课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12个生词;

2.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用形声规律识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14个生字;

难点:指导在识字过程中悟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初步了解运用形声规律识字在具体情况下,灵活运用。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学习形声字和学习理解短文结合起来,借助拼音读懂短文,然后,通过对短文的理解,指导学生学习形声字;学完生字后,再熟读短文,强化本课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用形声规律识字的方法。

教学用具:

字词、偏旁部首卡片,小黑板,投影仪及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归类识字(一)的第4课。学习这一课我们不但要掌握14个生字,学习12个词语,而且要学习一种用形声规律识字的本领。

二、复习检查熟字与偏旁。

1.出示卡片:“马、干、牙”(指名读,再组成词)

2.出示卡片:“虫、⺮、十、石、日”等偏旁,让学生一齐说说各是什么偏旁。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导学习第一组生字词。

(1)出示蚂m3(偏旁用红笔标出),并把它贴在“马”的右边。

①指名读后,让学生分析字形。(蚂,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字旁,右边是“马”字)

②比较“马——蚂”。问“马”与“蚂”在音形义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字音方面,两个字相同;字形方面,“蚂”的右边与“马”相同,“蚂”比“马”多了一个虫字旁;字义方面,它们的意思不一样,“马”是牛马的“马”,“蚂”是蚂蚁的“蚂”)

③出示蚂蚁māyí(偏旁用红笔写),并把它贴在“蚂”的后边。问:你怎么知道这个“蚂”是蚂蚁的“蚂”?(蚂蚁是一种昆虫,所以是虫字旁)再用投影仪打出“蚂蚁图”让学生观察,以加深认识。

④教学“蚁”字。(“蚁”读yí),要读准第三声,在词尾的“蚁”读轻声,试一试该怎样读。怎样记住“蚁”的字形呢?(左右结构字,左边是虫字旁,右边借义的音,合起来是蚂蚁的蚁)

⑤指导读“蚂蚁”的音:这两个音节都念上声。

①读准字音,分析字形“马——骂”比较方法同“蚂”。

②当比较“马——骂”的字义,学生说到“‘骂’是‘骂人’的‘骂’,‘打骂’的‘骂’”时,教师可以出示“打骂dámà”(贴在“骂”的后边),问:“骂”字的上面为什么是两个口字?(“骂”跟口有关)

③师:“骂”字上面两个口字,好比两个小朋友的两张口,两张口骂来骂去,下面是“马”字,好比是姓马的老师的马,这位姓马的教师正在教育这两个小朋友不要骂人,更不要打人。谁能用“打骂”说一句话。

(3)比较“马——蚂——骂”。问:熟字“马”与生字“蚂、骂”有什么关系?(生字和熟字都是同音节的字,有的还是同音字,熟字在生字中起表音作用,熟字加上偏旁或部件就组成了一个生字。这个偏旁或部件起了表义的作用。)

(4)小结:上面学习的这几个汉字中有一部分表音,有一部分表义,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2.打出儿歌的投影片,让小朋友自由读一读。形声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

小结:利用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就能学习记忆更多的形声字。

3.用形声字的规律,自己学习二、三组生字词。

(1)指导自学。

用小黑板挂出课文内容,生字偏旁用红笔写。要求:照第一组生字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组生字,先复习熟字,掌握它的音形义,再学习由它带出来的合体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然后再进行生、熟字的比较,读词、理解词义,并用词说话,加深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逐组检查,方法同第一组。

检查时注意:“干、竿、赶”是同声同韵不同调的字。“竿、赶”中都有“干”,只是“干”在“竿、赶”中的位置不同。因为“竿、赶”比“干”分别多了竹字头和走字旁,所以字义也不同。“竹竿”要出示实物,“竿”和竹子有关,所以用竹子头;“追赶”还要通过口头造句帮助理解,“赶”跟走有关所以用走字旁。

“牙、鸦、蚜”是同音节的字,有的同声同韵又同调,有的不同调。“牙”在“鸦、蚜”中的位置不一样。讲解“蚜虫”要借助投影片,并说明它是一种害虫。鸟字旁和虫字旁的表义作用,也要让学生明确。

(4)小结:用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很简单,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但有些形声字的读音和声旁的读音只是音节相同,声调不同,所以,记字要防止读半边。

四、指导写字。

1.指导3组生字的结构笔画。

2.写字时要先读词,再从词里提出生字写,然后再连起来写词。

五、课堂练习。

1.偏旁部首组字组词游戏。

2.根据读音给偏旁加独体字或给独体字加偏旁。

3.选词在句子中填空,再说一说。

dá mà

(1)我们不能( )人、( )人。

wū yá

(2)树上有一只(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新词。

2.回忆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左边的三组生字词的?

二、指导自学右边三组生字词。

1.指导自学(小黑板出示右边三组生字词,生字偏旁用红笔写)。

(1)提出自学要求。提示:边读边想每组熟字、生字形音义有什么联系?

(2)检查自学,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让学生讲讲:这些形声字是怎样记忆的?

姑:姑妈也叫姑姑,是女的,形旁是女,声旁是古,左形右声。咕:咕咕叫是形容声音的,可用嘴发出这种声音。形旁是口,声旁是古,左形右声。

砖:砖最早与石头有关,形旁是石,声旁是专,左形右声。

转:转动。车上的轮子转动,形旁是车,声旁是专,左形右声。

蜻蜒:蜻蜓是吃蚊子的益虫。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左形右声。蜒的右边念tíng。

晴:晴天有太阳,形旁是日,声旁是青,左形右声。

小结:用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很简便,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注意有些形声字的读音和声旁的读音只是音节相同,声调不同,所以记字要防止读半边。

(3)理解词义: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称姑妈?“蜻蜒”可以用投影出示“蜻蜒图”帮助学生加深认识;“转动”可以用演示的方法帮助理解。“晴天”和“转动”还可以让学生练习说话。

(4)齐读这几组词。

三、总结课文。

1.再读课文中的儿歌。

2.补充说明。

(1)形声字的几种结构形式。让学生说出生字中的结构各是怎样的?哪几个字的结构相同?

投影出示:

(2)形声字有的声旁表音已不灵了,如“猫”读máo,不读miáo;有的形旁也已失去了表义的作用,如“蜡”。

(3)在学习生字时,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字,根据字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四、指导写字。

要求:同第一课时。

五、课堂练习。

课后第2、第3题。

检查第2题可用集体订正方法,第3题可用互查的方法。


第5课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掌握10对反义词。

2.初步认识反义词。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16个生字。训练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反义词的对应关系。

教学思路:

①初读课文,认识什么是反义词,指导学习竖线左边的几对反义词,掌握部分生字;②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反义词,学习竖线右边几对反义词,掌握部分生字、完成作业。教师要注意用多种形式练习读儿歌,指导读准字音。学习反义词要注意语言环境;补充说明要深入浅出。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有关实物。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归类识字(一)第5课。学习这一课,我们除了要掌握16个生字,还要学习一种理解字义、词义的方法。

二、借助拼音,初步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要先拼读再直呼。

2.指名读课文。正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少、熟、双”,平舌音“粗”,后鼻音“冷”。

3.同桌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通顺。

4.齐读全文。

三、学习竖线左边的反义词。

1.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多— 长— 双— 正— 寒冷—

2.想一想与这些词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注意用实物、图画、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少、短、单、反、温暖”的理解。

3.小结: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意思相反的一对词就叫反义词,也就是说反义词是成对的,所以,课文中都用“×对×”或“××对××”如果我们理解了其中一个词的意思,那么另一个词的意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另外,还要注意意思相反的两个词一般字数一样多。(板书:反义词是成对的字数一样多)

4.根据反义词的特点,你能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吗?

(上—下,有—无,开—关,失败—胜利等)

四、学写“少、短、双、单、反、寒、冷、温”

1.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8个字?

2.仔细观察,这8个字书写时各注意什么?

少:小字去钩多一撇,撇是第四笔。

短:左右结构,可用部件方法记,左边撇下捺变点。

双:左右结构,两个“又”字并在一起,左边“又”捺变点。

反: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撇。

寒:上边是宝盖头,中间三横两竖,一撇一捺。

“冷、温”可用部件记忆法。冷,左边两点水,右边“令”。“温”左边三点水,右边“日”下面“皿”。这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3.将这8个字各写几遍。

五、课堂练习。

做游戏,每人做一个动作,表示一个意思,第二个人做一个动作表示相反的意思,第三个人说出前两个人表示的反义词。

先同桌做,再指名到前面做。师生共同纠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听写词语(上节课学习的几个词)。要求写与老师报的词意思相反的词,如老师报“多”,学生写“少”。

2.说说反义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二、学习竖线右边的5对反义词。

1.读读右边的几对反义词。(每个词读两遍)

2.请你用实物演示或表演的形式说说每对词语的意思。重点引导理解“破坏——保护”。

(1)出示“公园一角”的投影片(片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文物上乱涂?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一个小朋友在一旁劝说)

(2)看投影,说说哪一个小朋友的行为是“破坏”文物的?哪一个小朋友是在“保护”文物?借机教育小朋友不要破坏文物,要保护文物。

三、学写“矮、粗、熟、吞、吐、破、保、护”。

1.这8个字中除了哪两个字,其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熟、吞是什么结构?这两个字书写时的共同点是什么?(上大下小)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两个字,每个字写4遍。

2.看其余6个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仔细观察这6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着写一写,每个字写两遍。

四、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

1.读音节,想一想该填的字怎么写,不会写的先看书,想好后再动笔。(填在书上)

2.同桌相互检查。

第2题:

1.读题后,口头填空。

2.想好字后动笔填,填后同桌互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