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地理教案 初二地理教案

[初二]东北大地(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设计示例


东北大地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和三条重要的河流:海河、黄河、淮河。
教学难点
  社会的发展在不同地区有差异的,即使同在华北平原上也不尽相同。
教学难点
  我国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各地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是只要你因地制宜不断努力,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其二,是交通运输与人们生活和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问:上节课,我们学习和了解了我国东北地区的情况,,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在地图上怎样找到东北地区,那里的气候和农业生产是怎样的? 
  (东北地区在我国的最北边,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三条山脉夹平原。黑土地盛产大豆、高粱。冬季:冰天雪地,人们穿皮袄、住在双层玻璃的屋内。)(教师给予鼓励)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课《华北平原》。 
  板书: 第二课 华北平原 (第二课时)
2、 新课部分
  [出示情景一]
  问:看图后,你能告诉大家这里是哪儿呀?
  (这里是华北平原。)
  问:这里是我国第二大平原,与东北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黑土地而是一望无际的黄土。
  这么多的黄土是怎样来的呢?我们从流经华北平原上的大河找找答案。
  [出示情景二]
  在看的过程中同学注意观察华北平原上的三条河流。
  今天的华北平原是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才形成的。
  同学进行练习:我们简单地画了下这三条大河
  板书: 海河 黄河 淮河 冲积形成华北平原
  为了便于同学们认识和记忆可以让同学先观察然后再画个简单的示意图。按顺序从北到南为海河、黄河、淮河。
  我们知道了华北平原的形成。
  现在我们让来自华北平原的孟芳同学带我们看一看华北平原的上的农田、果园等。
  [出示情景三] 
  同学边看边思考:华北平原是怎样发展成今天这样富饶的呢?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华北平原今天的富饶是劳动人民长期开垦、种植的结果。早在二千多年前华北平原上已经有了大面积的耕田,人们在这里用勤劳的双手使得这里沃野千里,物产丰富。) 
  我们知道了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又知道了华北平原现在的繁荣是劳动人民长期开垦、种植的结果。现在我们要深入地了解一下华北平原人们的生活情况。与在让孟芳给我们讲一讲过去和现在人们的居住情况。
  [出示情景四] 
  让同学们边看边思考这里的人们的过去、现在居住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的变化说一说你自己的感受。
  问:大家观察情景四后,说一说两种房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孟芳家乡的人们现在已经不住草屋顶、土坯墙的房屋了,而是住上了漂亮干净的瓦房。) 
  板书:过去--草屋顶、土坯墙、纸窗户
     现在--漂亮干净的瓦房(现代)

  (过去的房子不结实,用草做的屋顶不能防大雨也容易被风吹掉,纸窗户屋里不亮等。)
  (现在的房子牢固明亮,人们住在里面非常的舒服。)
  问:我们怎么还看到图中有火炕呀?
  (是孟芳奶奶用的,可能是老人喜欢用。)
  可见老年人还是喜欢用火炕,因为用它冬天取暖非常舒服,但我想奶奶的房子不会再是草顶屋吧。说明虽然是火炕但与过去的住房是绝不一样的。
  板书:奶奶的火坑(传统)
  (家里的家具也发生了变化(举例),说明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问: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改革开放后,华北平原的变化这么大?提示同学农村的巨大变化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农村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进来。)
  板书:改革开放农村的生活富裕进来
  我们说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变得好起来。但是即便是在华北平原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象孟芳家乡那样,我们只能和自己过去的生活相比,因为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板书:发展还不平衡
  问:我们想一想怎样为比较落后的专区能够发展得快些呢?
  同学说自己的设想--
  (给他们钱;给他们出个主意让他们去富的地方;给他们出点主意让他们学会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的经济。)
  开发西部的政策就是为所有不发达在区创造条件,使那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的重要举措。当然,要想生活得更美好只靠好政策是不行的,更需要当地人民自己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我们同学今天好好学习文化就是再为家乡明天的进步积蓄力量,同学们你需要努力哟。
3、 知识的记忆与应用
  快速在地图上找一找华北平原在我国的位置。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 我们了解了华北平原是由河流冲积而成的--孟芳同学带我们了解了她的家乡人们居住方面的变化(大家看多媒体演示)--还知道了各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除了政策好还要当地人民的不断努力,生活才会更好。
  让学生把今天上课的收获 (一个知识或一个方面内容。),向大家汇报。也可以由老师再次放媒体边放边说。

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 第二课 华北平原(一)
       --我国第二大平原
       海河 黄河 淮河 冲积形成华北平原 
       过去--草屋顶、土坯墙、纸窗户
       现在--漂亮干净的瓦房(现代) 奶奶的火坑(传统)
       改革开放农村的生活富裕进来
       发展还不平衡,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华北平原的气候及农产品。

教学难点:
  交通运输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华北平原的第二节课了解这里的气候和农业生产等问题。
  板书:   第二课    华北平原(第二课时)
2、新课部分:
  问:我们要了解这里的农业就要先知道这里的气候是怎样的,哪个小组的同学给大家说说华北平原的气候呢?可以看书告诉大家。
  (这里阳光充足,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干燥。)(这里的春天常有春旱发生。)
  板书:夏季炎热多雨 阳光充足
  秋季晴朗干燥 常有春旱
  现在让大家看看华北平原上的主要农作物并[出示情景五] 
  板书:小麦、棉花等
  问:为什么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呢? 
  (这里的气候适合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小麦和棉花。)
  问:你了解小麦和棉花对气候的要求吗?可以举个例子吗?
  (棉花在收获期不能下太大的雨。)
  对了,棉花对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既要有温度,又要有适当的降水,但收获期又要求必须天气晴朗才行。
  现在我们当一回设计工业布局的工作者,我们大家运用过去学习和知识为华北平原设计些什么工业呢?
  (棉纺织业。)
  教师要给鼓励:
  问:说得真好,我们看看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出示情景六]
  让同学读一读,孟芳爸爸的工作日历。
  学生小组讨论:农民劳动的辛苦及我们要爱惜劳动的果实。同学在进行讨论时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讨论,其一可以从孟芳爸爸劳动的辛苦得出要爱惜劳动果实的结论,在此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二可以从华北平原的发达是和许多象孟芳爸爸这样的劳动者辛勤劳动分不开的。(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
  (这里的发达是和许多象孟芳爸爸这样的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对同学进行热爱劳动及劳动者的教育)也和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分不开。我们现在就了解一下这里的交通情况。 
  [出示情景七]
  (交通发达,四通八达。)
  板书:四通八达的交通
  问:我们现在将本课学完了,你来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吗?
1、 知识的记忆与应用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综合后各组发言。(参考题目:华北平原的形成;华北平原人们的生活;这里的气候和农产;华北平原交通的情况。)

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 第二课 华北平原(二)

         夏季炎热多雨   阳光充足 
         秋季晴朗干燥   常有春旱
           小麦、棉花
         四通八达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