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货币 习题精选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第二节:货币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要避免通货膨胀,在下列能采取的措施中,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减少纸币发行量
  B.严格控制消费需要
  C.发展生产,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
  D.对物价进行调控
2、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 )
  A.货币本身有价值
  B.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3、我国一城市居民状告某大商场售货员拒收他用以购货的小面值人民币,结果胜诉,这是因为( )
  A.人民法院应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B.人民币是货币符号,它本身有价值
  C.人民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D.人民币是我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4、当今世界各国一般都使用纸币,所以纸币具有(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贮藏手段的职能 D.世界货币的职能
5、关于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B.物价上涨是指通货膨胀
  C.通货膨胀未必引起物价上涨
  D.抑制物价上涨必然抑制通货膨胀
6、货币与一般等价物质区别是( )
  A.货币可以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则不是
  C.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D.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7、近期,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第三套人民币将退出流通领域,社会上掀起了收藏第三套人民币的新潮。某学生花120元购得一套带定册的总面值18.88元的第三套人民币作为收藏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88元的“元”是人民币的主币单位,120元的“元”则不是
  B.120元和18.88元都表示商品价格
  C.纸币作为收藏品是商品
  D.第三套人民币的价值是18.88元,价格是120元
8、在商品可供量不变的前提下,纸币的发行量应为200亿元,事实上却发行了400亿元,这时的1元纸币的购买力( )
  A.相当于原来纸币的购买力
  B.相当于原来0.5元纸币的购买力
  C.相当于原来2元纸币的购买力
  D.与原来纸币的购买力无法比较 
答案:
1、C 2、A 3、D 4、B 5、A 6、C 7、C 8、B

不定项选择题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W-C商品价值从商品到货币上,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不能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所有者。”这句话说明( )
  A.能不能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出去对生产者致关重要
  B.所有商品都必须通过货币才能实现交换
  C.只有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生产者的再生产才能维持下去
  D.将使用价值提供给消费者是生产的唯一目的
2、“货币没有臭味,无论它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这句话说明( )
  A.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B.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C.货币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本身没有使用价值
  D.货币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尺度

答案:1、AC 2、AB

辨析题
  1、市场上的商品是按质论价的,所以,商品质量越好,则价格越高
  2、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3、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减少,价格必然降低。

答案:
  1、(1)商品质量反映其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对同一种商品来说,质量好的,包含的劳动量就多,其价值量就大,价格就高。从这种意义上说,题中观点有一定道理。
  (2)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来看,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无法比较其价值大小,商品的质量作为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内容,虽能影响价格但不是价格高低的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题中观点又是不科学的。
  2、(1)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简单地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2)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可以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3)在商品供过于求、物价持续下降、需求不旺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少,必然影响到消费和投资,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
  3、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与价格有着密切联系,价值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一般地说,商品价值减少,会引起商品价格下降。
②但这并不等于说“价值减少,价格必然降低”,因为,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还有供求关系和货币自身价值的变化。此外,纸币在替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如果发行太多,导致通货膨胀,也会引起物价上涨。

简答题 
  1、一位同学说他爷爷藏有几十年前的银圆。一位同学说他奶奶存有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发行的“壹万圆”的人民币。老师告诉他们说,银圆已经不能再用来买东西了,只能到银行去兑换人民币;“壹万圆”的人民币既不能用来买东西,也不能再到银行兑换。在当代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货币其实都是纸币。
  请用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说明银圆和“壹万圆”的人民币为什么不能使用了?
  2、怎样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纸币有没有价值?
  4、金店里出售的黄金首饰是货币吗?


答案:
  1、(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只有这样的纸币才能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银圆和“壹万元”人民币虽然过去曾经是铸币和纸币,在流通领域里曾发挥过流通手段职能,但“壹万元”人民币已由国家宣布限期兑换,过期作废,所以它已经不是现阶段我国的纸币,已经不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而银圆也是由国家宣布禁止流通,但银圆属于金属货币,还可以到银行去兑换人民币,而“壹万元”人民币既不能用来买东西,也不能再到银行兑换,只能作为纪念品了。
  2、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关键要弄清楚货币的含义和它的产生过程。以此为基础,同学们可以明确得出这样的结论: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之前,金银作为商品早就存在,并参与商品交换,因此,金银天然并不是货币。
  (2)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分割、久藏不坏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由此,金银一旦充当一般等价物就获得了牢不可破的地位,即一般等价物由它也只能由它来固定地充当。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3、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作为货币符号,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者手中的作用瞬息即逝,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和用什么材料制成。这种名不符实的变化,决定了纸币可以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纸币本身的价值,大大低于作为货币符号所表示的货币价值,所以人们习惯上认为纸币没有价值。
  4、金店里出售的黄金饰品不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黄金饰品是以黄金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装饰品,只是一种普通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黄金饰品不符合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也不具备作为货币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