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1、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3、利用实验和推理的方法,论证牛顿第一定律。
b、情感目标:1、激发兴趣和探索精神。
2、了解科学推理在人类认识自然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a、认知目标:
1、记住牛顿第一定律。
2、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能解释定律中“或”字的含义。
3、能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b、情感目标:
1、体验兴趣和探索精神。
2、使学生了解科学推理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学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其原因。
四、教学教具:斜面、斜面小车、木板、毛巾、棉布等。
五、教学环节: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一、创设问题情景 1、伽利略的故事。2、物体的运动是各种各样的。那么物体做各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如果停止用力,小车将处于何种运动状态?怎么激发学生兴趣体会科学家的细致观察力及思维的灵感4分
二、实验观察 1、提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究竟遵循什么规律呢?2、诱导:骑自行车时脚停止蹬车,车并不立即停止,而是逐渐减慢,前进一段距离后才停下。在相同条件下行使的自行车,脚停止蹬车后,车在平滑的路面上前进,前进的距离哪个更大?为什么?假如路面非常光滑,车轮不受到阻力的作用,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3、明确实验方法。(把课本p27图2——19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4、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急欲探求而又不得要领。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设想,讨论。思考:如何使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怎样使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动眼、动口、动手、动脑。 18分
三、分析论证 1、分析各组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2、推理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它将速度不变地永远运动下去。推理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永远静止。3、推理得出的结论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得出。b、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突出“或”字及适用范围)c、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实验结论。明确科学真理是经过人们不断的研究个补充逐渐形成。了解科学推理在人类认识自然中的作用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认识到运动和力的关系 10分
四、练习巩固 1、 已知某物不受任何外力作用,那么,该物可能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物体将怎样运动?4、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体会用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4分
5、投放目标测评题 完成目标测评题 6分
五、总结新课
1、浅议实验与推理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及作用
激励爱科学的品质记住牛顿第一定律明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分
六、板书设计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 牛顿第一定律
作用:
描述物体 原静止的物体 静止状态
在不受外 不受外力
力作用时 不受外力
的运动规律 原运动物体 作匀速直线运动
2、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也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仅仅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七、目标测评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的打“×”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
②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 )
③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
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⑤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 )
2、正在以10米/秒的速度行使的一辆卡车,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它将处于哪种状态? ( )
A、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下来。
B、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行使。
C、以大于10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行使。
D、以小于10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行使。
3、用线拉着一物体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若线突然断了,则物体将作…… ( )
A、匀速直线运动 B、加速直线运动
C、减速直线运动 D、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第一课时)(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