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一语文教案

[小一下]教学设计《胖乎乎的小手》(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设计(一)
  胖乎乎的小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或者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进行说话训练,会用“喜欢”说话。
  3、认识13个生字,会写“笑、画、兴、会”四个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想给大家猜个谜语怎么样?那可要听仔细了,咱们比一比,谁最先猜出谜底。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二、揭题:
  1、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请大家把小手拿出来看看,老师想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把它画在黑板上。(找一双学生的手,把手印画在黑板上。)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胖乎乎的小手》(齐读课题)
  学习“胖”,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胖”:半个月亮就是胖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黑板上的这双小手是xxx的,我们课文中的小手和小朋友的小手一样,胖乎乎的,但全家人都很喜欢这双小手,你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请同学们自己轻轻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用熟悉的符号标出生字词。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两个小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知道这双小手是谁的?(生答)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呢?(请4—5人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出示句子: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学习用“喜欢”说话。学习生字“喜”、“张”。)
  检查初读情况:
  (1)开火车分句读课文。
  师:小朋友要注意听,老师会随意地指名读,说不定没有读完一句话,说不定要读好几句,主要考考小朋友有没有集中注意力听别的同学读课文。
  (2)说话训练:刚才咱们读了课文,来考考你们有没有用心读课文。
  兰兰的小手是一双的小手。
  3、认字。
  现在,老师把生字从课文中请出来,看你们还认识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其余学生跟读谁能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学生领读生字)
  (2)开火车读:一组读字,一组组词。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交流识记方法)
  (4)课文中还有其他生字宝宝,你能不能把它们都找出来,想办法把它们都记住?
  学习其他生字:厨房、红润润、姥姥、
  4、巩固生字认读
  (出示词语)这几个字娃娃非常调皮,它们找到好朋友后把帽子也摘掉了,你还能认出它来吗?(认读词语,再认生字)
  看课件认读,再读卡片,开火车
  四、书写指导。
  1、小朋友们,在学校里,我们小手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请你仔细观察这四个字,你觉得在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特点注意的地方吗?(观察分析字形)
  2、在田字格中写字,我们要看清楚每一个笔画的位置,认真地书写,并且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教师范写)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全文,感悟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2、正确、端正地书写“看、着”两个字。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生字卡片,老师也准备生字卡片、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的“看、着”范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胖乎乎的小手》齐读课题。
  课前,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制作了精美的生字卡片,下面请大家拿出生字卡片读给同桌小朋友听。
  大家读得兴致勃勃,先请小朋友快速把生字卡片轻轻地放好,老师也做了卡片,漂亮吗?我们就用这些卡片来一个游戏吧。
  怎么读呢?光动嘴不出声,老师一看你的嘴一动,就知道你们读的是什么字,信不信?猜读4个,剩下的我们就一起读吧。
  (猜读3个,再齐读,再组词
  鞋——皮鞋、球鞋、拖鞋、鞋跟、草鞋、布鞋
  替——替换、替身、代替、交替、接替
  帮——帮忙、帮手、帮工、相帮、帮助
  等——相等、等车、等同、等号、等待
  变——变化、变色、变成、千变万化、多变、一成不变
  张——纸张、开张、声张、张望、一张纸、张灯结彩
  情——事情、心情、热情、同情、情报、情景
  过渡:看来,我们小朋友上节课生字学得非常好。
  二、感情朗读。
  1、提出要求:
  小朋友们,课堂就是我们的展示台,这一节课我们来展示什么呢?
  第一,展示我们朗读课文的水平
  第二,展示小朋友们写字的水平,有没有信心?
  咱们先展示朗读的水平,什么叫我会读呢?
  指名:一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读懂。
  2、读懂课文
  先把课文读懂,行不行?要不要老师帮你们?
  边读课文边讨论,讨论什么呢:兰兰画了那么的多的画,爸爸为什么只贴兰兰这张画的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呢?
  不错,先读课文,读好了再讨论。
  问:爸爸为什么只贴兰兰这张画的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呢?
  请你——1、因为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全家人是谁?
  (生齐说,老师贴:爸爸、妈妈、姥姥)
  追问: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指名:生说一处老师贴一处
  胖乎乎的小手——→大手帮做更多
  板书:替爸爸拿
  给妈妈洗
  帮姥姥挠
  “拿”、“洗”、“挠”分学生让学生贴在黑板上。
  师:这三个该贴在哪里?请学生上去贴。(完成板书)
  老师说出上一句,你们能不能说出下一句?
  师引读:
  兰兰不明白,问:“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的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画呢?
  师:爸爸说——
  生:“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师: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
  生:“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呀!”
  师: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
  生:“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兰兰终于明白了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这张画了。
  小朋友们,你明白了没有啊?
  (说话训练)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他们喜欢小手的原因吗?自己说一句
  (指名4人)
  兰兰听了全家人的话,非常高兴,她是怎么说的?
  齐读:“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补充板书——→大手帮做更多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课文都读懂了!咱们再展示第二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不要老师帮忙提示一下呀!自己能读好吗?读人物对话的时候,你有什么小窍门吗?(就是把自己当作爸爸、妈妈、姥姥和兰兰来读,一定能读好。)
  如果哪个小朋友读有困难,你就帮一帮他。待会儿咱们再来开展比赛,开始吧。
  你喜欢读谁的,就把自己当作谁,你就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练好,再和同桌小朋友一起来分角色朗读。
  练读好了吗?
  我们按课文顺序来读,先来读兰兰不明白的话。谁愿意来读?指名
  你觉得他哪里值得你学习?(生评价)
  读得不错,评得也不错。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一遍。
  谁愿意来当爸爸?指名读,谁也想读?这么同学想读,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你可以看着黑板的提示来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下面该到姥姥说话了,哪个姥姥来夸一夸?
  指名读,我们要注意,人家姥姥是怎么夸我们兰兰的。请大家拿好书本,认真听。开始读吧。
  他哪里最值得你学习?指名点评。
  谁也想来当一下姥姥?请你吧。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听了全家人的话,兰兰可高兴了,她可急着想说呢!兰兰在哪里?指名
  想不想来都来当兰兰?想当兰兰的就请站起来吧。咱们一起来读吧。
  兰兰说的话可有用啦,会不会背?不会背的可以看黑板的提示。
  我们小朋友可真了不起!读得那么动听,老师仿佛就看见了真的兰兰站在眼前,这么勤劳,这么懂事,这么孝顺!
  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怎么样?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兰兰的小手可真能干。同学们,你们猜猜,当兰兰的小手长成大手后,还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学生自由发言)
  2、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你们将来又会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呢?(自由发言)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训练。
  看来,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小小手,有一颗热爱父母的孝心,你们一个个都那么懂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就是想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共同期待着你们的小手变成大手,有没有信心做得更好?请你们响亮地回答我!
  四、写字练习。
  1、上节课我们学写了四个生字,这节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小手来写一写另外的两个字。(出示3个“看、着”字——2个写得不好,2个写得规范)
  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在写“看”、“着”字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你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吗?(请几名学生介绍重点笔画和书写难点)
  2、听了同学们的指点,老师觉得对写好“看”和“着”字很有信心,你们愿意看老师写一写吗?(教师范写)
  3、请小评委们评一评老师写的字,既要肯定我的优点,也要指出我的不足。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束:
  从小朋友们刚才认真的书写态度中看出,大家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你们将来长大一定会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的。老师希望大家能像兰兰一样从小事做起,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努力地使自己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六、布置家庭作业:
  1、放学后,请小朋友主动帮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后,请你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说说做做:
  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2、学着上节课老师在黑板上画小手那样,请你在自己的美术本子上做一幅美术作品,并写上一句话。
  教学设计(二)
  胖乎乎的小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全文,感悟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2、正确、端正地书写“看、着”两个字。(弹性目标)
  3、用“因为……所以……”说话。
  课前准备:老师也准备生字卡片、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的“看、着”范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胖乎乎的小手》齐读课题。
  课前老师也用自己的双手制做了卡片,漂亮吗?我们就用这些卡片来一个游戏吧。
  (猜读3个,再齐读,再组词其他的组词一个)
  鞋——皮鞋、球鞋、拖鞋、鞋跟、草鞋、布鞋(扩词)
  过渡:看来,我们小朋友上节课生字学得非常好。
  二、理解、感情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师出示画:画有胖乎乎的小手。
  兰兰可不明白了,自己画了那么多张画,为什么爸爸只贴了这一张胖乎乎的小手的画呢?
  出示句子:“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指导学生朗读。谁来读读兰兰的话。
  评价:你觉得他哪里读得很好?(注意不明白,注意感叹号、问号)
  你也能读得和他一样好吗?你能向他挑战吗?勇敢的兰兰在哪里?
  师:诶,小朋友们,兰兰不明白,你明白吗?为什么爸爸只贴了这一张画呢?
  胖乎乎的小手(画)
  板书:替爸爸拿
  给妈妈洗
  帮姥姥挠
  ①学习有关爸爸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你是从哪里看出爸爸非常喜欢这张画的?请你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刚下班回来,拿起画,看了又看
  说明爸爸非常喜欢兰兰的画。为什么喜欢兰兰的画呢?
  学生说出后,再出示爸爸的话。
  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爸爸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喜欢的语气,后面有个感叹号得读出来。
  男女赛读,指名读,生评价。
  ②学习有关妈妈的句子:
  爸爸是这么对兰兰说的,那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妈妈的话,补充板书。
  妈妈在哪里?进行感情朗读。读出笑着的味道。
  ③学习有关姥姥的句子:姥姥听见了,从厨房里走出来,她呀一眼就看见了墙上的画,她又是怎么说的呢?你又是怎么知道姥姥喜欢这幅画的呢?
  小结: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兰兰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只贴这一张画了。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进行说话训练: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指名说前四句,最后一句再跟着发言的小朋友说一说。
  (在学生说话时,我可以适时将“替、给、帮”贴在板书中,根据学生说的贴,再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三个词义是相同的,但是为了避免重复,可以用不同词语表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所以无论放在哪里都是正确的。)
  那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把板书补充完整。
  ④认识兰兰的品质
  小朋友们,现在你觉得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学生可能说:勤劳、能干、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等等)
  ⑤运用迁移
  师:小朋友们,兰兰的小手真能干,老师相信,你们的小手更能干,是不是?那么我们的小手又能做些什么呢?
  修改板书形成:
  替爸爸。
  给妈妈。
  我帮老师。
  为大家。
  取下板书中的“拿、洗、挠”,为下一个说话环节做好铺垫。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都像兰兰一样拥有一双勤劳的小小手,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你们一个个都很懂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课文中的兰兰也很了不起,他还对爸爸妈妈说——齐读课件出示兰兰的话: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⑥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训练。
  小朋友们猜猜看,当兰兰的小手长成大手后,还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学生自由发言)
  三、写字练习。
  1、展示写字的水平。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的朗读水平已经展示过了,下面我们该要展示写字的水平了。
  上节课我们学写了四个生字,这节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小手来写一写另外的两个字。(出示3个“看、着”字——2个写得不好,2个写得规范)
  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在写“看”、“着”字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你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吗?(请几名学生介绍重点笔画和书写难点)
  2、听了同学们的指点,老师觉得对写好“看”和“着”字很有信心,你们愿意看老师写一写吗?(教师范写)
  3、请小评委们评一评老师写的字,既要肯定我的优点,也要指出我的不足。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束:
  从小朋友们刚才认真的书写态度中看出,大家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你们将来长大一定会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的。老师希望大家能像兰兰一样从小事做起,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努力地使自己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五、布置家庭作业:
  1、放学后,请小朋友主动帮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后,请你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说说做做:
  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2、学着上节课老师在黑板上画小手那样,请你在自己的美术本子上做一幅美术作品,并写上一句话。
  在精神建构中发展语言
  ——一次语文教研活动的反思
  语言是精神建构的土壤,只有当精神的建构扎根在丰厚的语言土壤,才能使精神在学生生命中扎根、发芽,否则,精神便成了符号,成了空洞的说教。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应用中,捕捉、汲取前人留下的丰富的精神养分,滋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锻造他们生命的厚度,发掘他们生命的深度,从而使他们建构起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我的这一堂课,力图使学生能够在整堂课的学习思考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发展自己的语言。“上真课”,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风格。如何更好地体现这一风格,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养,我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教。在反复的试教中,我的教学设计得到不断地改进,我的教学思想得到不断的更进。这一切都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精神的建构中发展语言。这一试教的过程和反思的过程,其实对于我自身来说,又何尝不是“在精神的建构中发展我们教师自身的语言”呢?
  第3周周五下午第二节,我借用邵小华老师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的试教。上午,邵老师已经上了第一课时,牵涉到学生写字上的整体认知,我们商量就先把所有的生字教完。于是,我原先打算放在第二课时教的两个生字:“看”与“着”就没有再展开来教,即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充其量只能是完成一半。但是从整个课堂时间上来看,就单单第一环节:“检查复习阶段”,我就花了10分钟,可见这一环节我还费时过多。当中穿插的带读字完全可以省去。期间我还涉及到识字方法的回顾:情、胖、张;还给鞋、替等字组词,组词时学生热情高涨,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我看还是应该有所重点的让学生组词:比如就“鞋”。上次读我是让学生读3次,再一起组词,可以改为读一次组一个词。尽量把复习检查阶段时间控制在3-4分钟。
  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中,我没有利用好板书,使得这一环节的教学呈现表面现象,学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跟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课文时,没有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没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很大的关系。我这次犯的错误是“走过场”,重点错还在我对自己预设的教案没有深入,没有提高,没有把握,没有信心。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这就是我对自己这一堂课最准确的批驳。
  那么在上阅读理解这一部分时,我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我想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提出,然后我再在板书中做文章。适时贴出爸爸、妈妈、姥姥说的话语中的重点词语,而后进马上围绕重点词语“替”、“给”、“帮”来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相同,都包含着“为他人”的意思。但是作者为了不使文本显得重复,写得更加生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识字量,而采用了不同词语的写法,在这里也可以进行写法上的渗透。因为我在上个学期就尝试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比如一周一次的日记。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意识,即就是在写作时要尽可能多的考虑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种意思,这样文章可以写得更生动更形象。与此同时,也帮助学生在认识上提升明白兰兰是一个勤劳的孩子。比如可以用“你从爸爸的这句话中听出了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或者在学生朗读时我适时进行点拨:“你读得真好!你连爸爸对兰兰的赞叹都读出来了。小朋友们,你知道他读的时候,哪里让你感受到爸爸在赞美自己的孩子?”学生可能就会从“呀”和感叹号上来理解,可能从“替”、“拿”来理解,这样我就可以引导到对兰兰“勤劳品质和感恩”的心理品质上来。
  爸爸、妈妈、姥姥都理解完后,我可以再引导学生:“兰兰的小手就仅仅帮助自己的长辈干过这三件事吗?她还干过什么事呢?”——但是,我突然又想,这一问话是否跟下一个环节:“小手变成大手后,兰兰会帮大人做更多的事,那么还会做哪些更多的事呢?”这里是否又重复了?前面一个问题的设计是围绕兰兰小时候的即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后一个问题的设计是围绕将来的,那么就是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进行训练提升,这二个问题的设计意图不一样,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这一层次的理解要求,势必会与现实混为一体。因为学生的想象思维也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想到这里,我看第二次的试教就把这两个问题设计归并为一个,以第二个问题设计来引领学生达到思想上的高度认识。
  然而通过试教,发觉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达到超越文本的高境界。学生在思维拓展上受到约束,我想,这跟学生还没有学过第5课也有关系。学生在意识上,没有前文“互敬互爱”的教育为基础,那么第6课的学习时的思想飞跃就有一定的困难。当然,这归根结底还是跟我的导语设计有关系。可能也有客观因素,因为是星期五的下午第二节课,孩子们早就坐不住了,外面家长已经陆陆续续地在观望了。这也有一点的影响。但是最终的因素还在于我自身。
  大家提议是否在朗读时,做个课件。我是这样想的,可能这2年来,自己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说的好听一点,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的思想也是在整个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逐步成长起来的。受到崔峦先生的影响,我很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即“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本本分分、朴实无华”,尽量找回语文姓“语”的特性。以往每一次公开课上,我都会用到课件,好象不用课件就不是公开课似的。认识上是那么肤浅,教学中又是面面俱到。今天的这一堂课,我力图用一张嘴、一只粉笔、一本书、一个思想、一个心态,简简单单上语文。那些我认为可用可不用的课件应该尽量不用,要用就用到“刀刃”上。所以在这一堂中,我觉得在识字教学环节必须用到投影仪了,那么我就在那个必要的时候用上一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靠课件来吸引学生,我想本身对老师而言就是一个“警报”,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自身丰富的语言积累,我们自身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加上我们自身美好的个性引领,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想,我今年教一年级,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挑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训练自己的语言感染力,语言亲和力。
  这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正如黄秀棉老师课后跟我说过的那样:“高段语言的味道还是比较重”。是呀,这是显而易见的。这几年我任教的都是高段语文,今年刚刚接触新教材,接触低段教学。刚毕业时教过,但也是“事过境迁”了。这对我而言是新的“研究领域”,我必须攻克它,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在“语言儿童化”上下工夫。
  这一堂课使我想到了这么多。我的思考不会停止,我的努力还会继续。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的专业引领。
  3月20日我又进行了第2次的试教,这一次试教首先是思路上清晰了些。教学语言组织流畅了些,但是也不乏“随意”了些。最大的困惑还是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这使我不得不承认:1、自己的语言感染力还不够强;2、低段的语文教学必须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3、我们必须面对低段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他们的无意注意远远超过有意注意,我们的课堂如何摈弃课件,来扣住学生的眼球,扣住学生的心弦,光凭老师的几句抑扬顿挫的话,几个体态语,几个神采飞扬的眼神是不够的。因为低段儿童容易疲劳,这从上的两节课中就可以得到证实。起初我对语文工具性的理解,我对“简单、扎实”的教学风格的认识,其实都犯了“右倾”的思想错误。以为抛弃一切电教手段,一味追求让孩子与文本接触,却忽略了低段孩子尤其是班级上的中后进生,他们有些甚至连文章的段落内容都找不到,那又谈何来的支撑理解呢?今天在朗读的指导上,缺少了字幕的呈现,最终导致在朗读时大部分学生成了“看客”,不知所云。
  另外在课后的“说说做做”这个环节,也有待琢磨。如何使语文的工具性渗透的同时,是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即如何使学生在情感朗读理解文本的同时达到说话训练的“规范”要求,这是我接下来要重点思考的关键点。
  3月27日今天是第三次试教。下午第二节课我到朱伟琴老师班级上第二课时。今天的教案进行了翻新,但是又发现了许多问题,必须再度修改!第一:我的理念仍然偏向高段教学——我最初的教学设计就是力求在朗读上体现两个层次:一是读懂,二是读有感情。然而,在整个试教的过程中,却还是失败的。原因一: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没有充分考虑到,与此同时,我拔高了要求。原因二是没有关注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就是低段儿童的有意注意容易分散这个特点我屡次忽视了。原来还在那里自圆其说一番:认为自己的教学设想多么富有层次性,教学要求达成也有梯度。但是经过实践,才发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是经不起推敲的。看来,我在备课时仍然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偏离了学生的学情来构建自己的教学流程。
  今天的整个流程下来,我自己也发觉不对劲了。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却脱离了学生对文本的充分接触,美其名曰在那里“超越文本”来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没有朗读为基础,在理解上就显得非常肤浅,脱离文本在那里泛泛而谈,其实就是“放任自流”了。受到自己教学流程预设的限制,或者说为了自己能把课顺利地按照起初的设计完成任务,我又在“生成”与“预设”的拿捏上游走起来,最终还是把天平放在了“预设”上。说穿了,我在低段教学中对“生成”没有心理上的勇气,因为低段学生的这本新书我压根儿就没有读懂!我哪敢胸有成竹地在我的课堂上成就“生成文化”呢!?
  今天,朱老师和戴老师都给我提了宝贵的意见。我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鼎力相助!朱老师建议“替、给、帮”的板书让学生选择,没有实际意义,这一点我也很赞同。她建议可以先不在板书中出示这三个词,可以让学生自由说:比如帮爸爸,为爸爸,替妈妈,给奶奶干什么,干什么等,这三个词本来就是近义词,完全可以在这里通用,学生无论用哪一个都是正确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文中是用了哪几个词呢?”此时学生就很容易地按照顺序说出是“替、给、帮”接着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文章更加生动,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同一个意思。从而将“写法”渗透进去。朱老师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我觉得这样,即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语言实践,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词语进行对照来理解,也就是遵循了“从生活中来,到文本中去,再回到到语言实践”的这样一个大语文教学观。戴老师提出的也很值得学习,她建议:后面语言实践的环节——我为大家做什么的,说话训练,应该在学生充分理解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那样学生的说话训练就有了台阶。
  通过以上的思考,我决定,我的教案还是要回到最初的最实在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思路上来。首先,我的教学流程环节的设计要变换次序,总的教学理念也要发生转变。低段教学必须要在边理解边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而不是抛开朗读在那里空谈理解,这是不符合低段儿童心理特征的。另外,在语言实践中,还应该变换次序,应该在学生边理解边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出示说话训练专题,这样才会使得“迁移”有了语言的情感依托,语言实践有了语言的思维为内容,那么迁移才不至于那么苍白乏味。
  另外,在目标教学中的“写字”,必须定为“弹性设计”,因为在教学实际中,时间可能不允许,而这个环节要上必须要落实到位。但是三次试教都没有成功。我想还是把这个目标定位为弹性目标比较好。这个建议也是今天戴老师和朱老师提出来的。
  记得我上次写过“学会感恩”这样的一篇读后感。我想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我会将感恩带到我的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空间,让它伴着我继续向前。我会珍惜每一次的研讨,每一次的思考,每一次的历练,虽然,今天的课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觉得,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在成长着,我体验着一种真正的教学乐趣——那是因为我学会了感恩,感恩工作,感恩师长,感恩同事,感恩……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珍惜与思考,我不再害怕长大,因为成长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在磨课中收获
  今天的这次教学在设计,是我经过了三次试教,在大家的指导帮助下,经过了自己的反复思考,在磨课中得到了不断调整、修改的结果。如果说今天的课逐渐趋于成熟,我觉得主要得益于这次的“磨课”。
  这次的磨课,使我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调整:
  一、教学理念及手段上的调整。
  受到崔峦先生的影响,我很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即力图做到“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本本分分、朴实无华”,尽量在我的课堂中看到语文姓“语”的特性。以往每一次公开课上,我都会用到课件,好象不用课件就不是公开课似的。认识上是那么肤浅,教学中又是面面俱到。今天的这一堂课,我力图用一张嘴、一只粉笔、一本书、一个思想、一个心态,简简单单上语文。那些我认为可用可不用的课件应该尽量不用,要用就用到“刀刃”上。所以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在识字教学环节用到投影仪。当时我还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靠课件来吸引学生,这本身对语文老师而言就是一个“警报”,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自身丰富的语文素养,加上我们自身美好的个性引领,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想,我今年教一年级,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挑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训练自己的语言感染力,语言亲和力。
  然而这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正如黄秀棉老师课后跟我说过的那样:“高段语言的味道还是比较重”。是呀,这是显而易见的。
  两次试教下来,就越发觉得这种扬弃多媒体的教学理念,对于低段教学是万万行不通的。因为低段儿童的注意与视觉都容易疲劳,这从上的两节课中就可以得到证实。起初我对语文工具性的理解,我对“简单、扎实”的教学风格的认识,其实都犯了“右倾”的思想错误。抛弃一切电教手段,一味追求让孩子与文本接触,却忽略了低段孩子尤其是班级上的中后进生,他们有些甚至连文章的段落内容都找不到,那又谈何来的支撑理解呢?
  于是我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调整,即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在课堂调控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思路上的调整。
  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是采用了“两读一写”的教学流程。两大环节分别是:读的环节——分开读懂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写的环节,写两个字,一个是“看”一个是“着”。起初我是想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先引领学生读懂文本,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这样一来使得朗读凸现层次性。可是在实践教学中,却发觉对于低段儿童不合适,应该采用“趁热打铁”的方式,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同时,比如在理解爸爸时就该马上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与朗读的同步进行中,对文本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入。
  在同年级段老师的建议下,我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了调整,即就是随着理解文本的同时进行朗读指导。不再把朗读中的读懂与感情读进行分割。读中感悟,读中入境,这本身就说明我原先的教学思路是不切合实际的。这使我清醒过来,我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我的教学设计应该以生为本,而我最初在设计时却始终徜徉于自己的教学理想中,久久不肯回归现实,真是有点惭愧啊。
  三、教学目标上的调整。
  最初我的教学设计目标定位中有写字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流程中,却发觉这个写字环节在时间上得不到充分地保证。与其匆匆忙忙走过场,还不如忍痛割爱舍弃这个目标,我就把目标重心定位为“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上来。今天的教学流程中,我上着上着,不知不觉就只剩下不到5分钟的时间了,我就索性把写字这个环节删除掉。如果为了给听课老师展示我上课的流程的话,我大可以利用后面的这仅有的几分钟让学生写,那也可以美气名曰:我听说读写四步都到位了。但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宗旨,不管别人怎么来评价,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做法。何来生成?这就是生成!为了学生,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必须做适当的调整。
  一堂值得争议的课,对于我们身处一线的教师来说,就是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堂值得珍惜的课。没有遗憾,就没有深思;没有探讨,就没有收获;没有争议,就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感谢大家对我的课给予了这么大的指导与帮助。
  评黄笑蕾老师的《胖乎乎的小手》
  主评人:郑绿华
  黄笑蕾老师爱磨课,所以她磨出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好课。综观整堂课,我认为这是一堂把书读得有滋有味的语文课,这是一堂语言训练扎实的语文课,这是一堂努力为学生打好精神底子的语文课。
  一、这是一堂把书读得有滋有味的课
  “以读代讲”是该课教学的显著特色。课堂中,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得有层次、有目的、有方法,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地读,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心去感悟。
  1、以疑促读。以疑促读即紧扣文本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萌发强类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主动去和文本亲密接触,从而在认真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主动去和文本亲密接触,从而在认真读书的过程中产生解决问题的阅读愉悦,增强文本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如黄老师上课伊始,就让提出:“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兰兰的这张画?”围绕第一自然段的这一问题,既理请了课文的脉络,又为下边的教学提供了切入的“抓手”,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
  2、以评促读。以评促读即通过搭建朗读的平台,促使学生在“评”前认真研读,仔细揣摩,蓄积朗读的信心;在“评”中尽情朗读,大胆展示,辅之以老师即时的点拨,让学生体会到朗读成功后的喜悦;在“评”中主动对照,自觉改进。
  3、以读促读。优秀学生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感到什么叫“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内涵的情感读出来”,进而引导学生自我比队与范读的差距,激发学生把书读好的内心追求,使学生能静下心来,用心读书。
  二、这是一堂语文训练扎实有效的语文课
  这堂课中,黄老师安排了两处说话训练,都给足学生时间,进行大面积训练。师生之间和谐的对话,精彩的生成,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班级有着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窥一斑而见全豹”,可见黄老师平时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十分重视的,也是做的扎实有效的。
  三、这是一堂努力为学生打好精神底子的语文课
  这篇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这堂课中,老师都在引导学感悟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层层深入,步步诱发。先围绕“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兰兰的这张画”这个问题对问题进行了解读,接着用句式训练简洁明了地让学生体会到兰兰为家里人做了很多事,是个尊敬长辈、勤劳、爱劳动的好孩子,接着又问:“你们的小手更能干,你们都为家里人做了哪些事呢?”最后回到课文:“兰兰长大后,小手变成了大手,她还能为大家做哪些事呢?”这样一来,,情感目标的落实就水到渠成了。
  有两处小小的细节想和黄老师共同商榷:1、一年级学生读书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稍长的课文往往存在畏惧心理。黄老师的语音功底很不错,可否加强教师的范读?“口耳相授”办法虽老,可是很有效。2、评价语言虽应简明扼要,但是否还要更加注意语言的规范化?
  诚然,如孙双金老师所说:“我认为好课像登山。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感谢黄老师为我们开出了一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