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2.认识新笔画“竖折”,学会“山、石、田、土”4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了解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4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结合插图了解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拼音:shí yì lián tián fāng
2.复习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横折、横折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竖弯、点
3.复习学过的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二、激趣导入
(电脑出示:大山图)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喜欢吗?为什么呀!(我们喜欢爬香山……)大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古时候的人呀也非常喜欢,那么他们是怎样记录大山的呢?电脑出示象形字山,古时候的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的,我们把这样的字叫象形字。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拉直,逐渐规范就成了今天这样的字了。电脑出示“山”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
二、看图感悟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其它几幅图与字,找联系说变化。
(使学生明白古人就这样根据实物形状的样子创造了文字。)
2.小组研究后汇报交流。
三、读儿歌,了解句子意思。
1.借助拼音自己读儿歌,标画出读不准的音节。
2.同桌同学对读,相互纠正读音。
3.自己读儿歌,把每个音读准确,读后有什么不了解的内容提出来。
4.师讲:“田”是指种庄稼的土地。本课图上画的是水田,多用来种水稻。“一方方田”指的是一块块四方的田。(如果学生能解释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解释不清可以教师讲解。)
5.电脑出示儿歌。指名读。
四、学习“山、石、田、土”4个生字的音。
1.请学生边读儿歌边用“ ”画出4个生字,然后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这几个音节,读后把音节贴到黑板上。
如果小老师有读不准的音节时,教师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他,让他请个小伙伴来帮忙。
4.做给音节找朋友的游戏。先请学生读读这个字,再把它贴到它的音节朋友下面。
五、记忆4个生字的形。
1.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笔顺,伸出小手指随着笔顺跟随一笔一笔地写,边写边说笔画名称。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举手问教师或小伙伴。
2.学生提出“山”的第二笔不知道是什么笔画?
3.教师出示学过的笔画“横折”卡片,问大家是什么笔画?教师告诉学生:“笔画往下来的时候它就是一折”。接着教师把卡片倒过来,让学生看就是今天学习的笔画,学生很快地说出:“竖折”。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记字形,培养创新意识。
(如:“田”字中间的横和竖就像田里的小埂,外面的笔画就象地边。……)。
六、联系生活用字,发展学生语言。
1.这些字在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你能说说吗?可以组词也可以说句。
2.你能试着用4个生字说一句话吗?
七、复习本课学习内容。
附:板书:
看图读拼音识字3
shān shí tián tǔ
山 石 田 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照着田格中的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
2.完成课后练习2照样子填空。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笔画卡片:竖折
2.抽读生字卡片。
二、书写生字
1.让同学们和电脑博士一起按笔顺用小手指写一遍,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2.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3.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4.观察后,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山:第一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写到下半格的中间靠上一点收笔。第二笔“竖折”,起笔在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边一点,注意竖短折长。第三笔“竖”,起笔比第二笔竖折的“竖”略微高一点,要写对称。
石:第一笔是“横”,起笔在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一点写,横不要太长。第二笔“撇”,起笔在横中间偏左一点写,注意不要出头。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折”的“横”靠近横中线,注意“口”不要写得太宽。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土:上边是十,“横”要写短,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一笔横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应一样长。最后一笔“横”稍微长一点。
5.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个。
6.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石”字,教师范写,具体指导。
7.学生照书上范字把每个生字再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三、巩固练习
1.读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2.完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字3遍,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照样子填空。
附:板书
[小一上]山石田土 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