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我爱识字”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比如《识字2》一课,我先问学生:课间都爱玩哪些游戏?然后引导学生去了解书中的同学他们在玩什么游戏?这样一来,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学生情趣盎然,认真地读、记词语。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
二、倡导学生“我识字最棒”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在这个学期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随机抽查”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在四人小组中先由识字已过关的组长检查其余三名成员的识字情况。如果某个生字大家都会了,就让它过关。如果有一个学生不会读这个生字,则由其他3个人帮助他读音记形。会读生字后,再给这些生字组成新的词语在小组间交流,最后各人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样做不仅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兼顾了好、中、差的学生,好的学生可以有时间掌握更多的词汇,较弱的学生也能保证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生字。
三、鼓励学生“我是识字小能手”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名字认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认下;把爱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小区认下等等,在课堂上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一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学反思
鄂教版教材中有一个专门积累古诗词的版块——古诗诵读。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徐俯的《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想象入境法。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小一上]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